宁波市:让平安建设有力度有温度

宁波市生产安全事故数、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3.4%、9.3%,道路交通事故数、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5%、14.3%;全市97.3%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街镇及以下,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96.9%;连续18次获评省“平安市”,夺得“二星平安金鼎”,10个区(县、市)实现星级“平安金鼎”满堂红……2024年,平安宁波建设交出了高分答卷。

平安建设,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一头连着高质量发展。回首2024年,宁波市委平安办紧扣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省委政法委工作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大局,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平安法治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由“治”到“智” 数字技术赋能长治久安

平安,是民生所盼,是发展之基。

2024年,宁波市利用数字经济的先发优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智慧化,实现了从管理到智治的转变,数字技术赋能长治久安。

走进宁波鄞州区金桥水岸花园小区,只见这个已经建成7年的拆迁安置小区里,每幢楼都有专用电瓶车充电处,沿路高层都安装高空抛物摄像头。一旦小区里出现可疑人物,系统将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同时通过相关门禁系统对陌生人予以锁定,方便后续侦查。

鄞州区潘火街道金桥水岸花园小区综合信息指挥室

高空抛物问题是很多小区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如今小区的高清监控已经实现公共区域全覆盖,而且带有红外夜视效果,其中专门设置一批朝上的监控探头,专治高空抛物。”小区保安主管说。

近年来,宁波市积极构建“数字赋能、整体智治、系统集成、高效协同”的治安防控体系,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智慧安防单位建设数达6314个,其中智慧安防小区3054个、智慧安防单位3260个。

既要看好“小门”,更要守好“大门”。镇海区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和全国60个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县区之一。每天,进出这里的危化品运输车辆约6000辆次。

在镇海区道路运输监管平台展示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危化品道路运输智能监控平台,能在今日看板、备案审核、卡口监控、装卸监控、车辆监控、应急救援、违章预警、统计分析、量化考评、实施效果等不同板块实时切换。路面上奔跑着或停歇着的每一辆危化品运输车辆状态和统计数据,空车、重车、易制爆、易制毒、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等不同种类的运输车辆,都呈现在柱状图上。

“在2016年8月平台刚启动时,镇海辖区每天的危化品运输车约有800辆次的违章等预警提示量;而现在,每天6000辆次出入镇海,预警提示量锐减到了个位数。”工作人员说道。

平安建设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执法效能,更为群众创造了参与平安建设的新路径。

北仑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顾国和中学校园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

走进北仑区顾国和中学,从食堂厨房操作到仓库存货变动,再到室温与设备运行,一切尽在实时监控之下。而在海曙外国语学校用餐大厅,迎面就能看到一个电视大屏幕,学校食堂的厨房、洗消间、仓库等各个区域清晰可见,食堂厨房内的原料清洗、切配、烹饪、餐具消毒等操作全部在屏幕上展示。

在如今的宁波,“数字赋能、整体智治、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作格局已然成型。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宁波是民营经济大市,现有民营经济经营主体137.4万家,占全市经营主体总数的96.7%,10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民营企业超过100家。一座人口上千万的城市,法治化程度越高,市场规则越清晰,交易就越安全,企业家的心理预期就越稳定,干事创业也越有动力。

余姚法院法官走进余姚阳明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

政府行为越规范,市场作用越有效。

今年2月底,宁波市制定出台的《宁波市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实施方案》明确:力争到2025年6月,按计划检查率、亮码检查率、监管纠正率进一步提升,全市多头、重复、随意检查等扰企问题发生率明显降低。

宁波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该市一体推进涉外法治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法律服务等工作。去年9月,宁波市涉外法务集聚区在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落成,以“1+N”模式进行布局,聚力打造1个服务中心、商务中心,N个法务和泛法务机构。区域范围内高密度分布宁波海事法院、宁波国际仲裁院以及30余家律师事务所、40余家金融保险机构、200余家港航服务企业等涉外服务机构。

宁波涉外法务集聚区律师交流实务经验

宁波海事法院设立的全国首个涉外海事纠纷多元解纷平台,为相关涉外纠纷高效化解提供集调解、仲裁、诉讼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成立以来,在专业海事法官的指导支持下,已为320多件、总标的额近10亿元的涉外海事纠纷提供了妥善的化解路径,调解成功率达61%。

宁波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平台——甬易营上线后,经营主体投诉更便捷,投诉处置更高效。截至2024年底,已接收各类经营主体投诉2000余件,有效处置率达98%以上。

今年紧盯五大重点任务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奋力推动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做好平安宁波法治宁波建设工作意义重大。

如何实现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宁波这一目标?宁波市委平安办介绍,2025年,将进一步落实好市委“促进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的指示要求,围绕“大平安”“大稳定”“大政法”“大服务”,突出“源头治理、系统施策、全程闭环、动态提升、本质安全”,一体推进平安宁波、法治宁波建设,确保实现平安建设争先进位,为宁波加快打造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市域样板提供坚强保障。

这五大重点任务分别是:聚焦放大制度优势,统筹建强“大平安”工作体系;聚焦风险源头防控,探索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聚焦整治顽瘴痼疾,深入实施“小切口破解老难题”行动;聚焦护航经济发展,助力营商环境最优市建设;聚焦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平安建设提质增效。

其中,还特别强调了数字化转型升级赋能深化平安法治改革创新的正面作用。

“我们将持续深化平安建设领域数字化改革、智能化建设,推动完善社会治理‘大脑’、基层智治系统等平台,迭代升级‘浙里平安风险预测预警防控应用’,推进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协同,加强数据资源归集、深度分析和业务协同,迭代升级‘矛调素问’智能场景,优化完善基于开放式AI与统一知识库交互的‘平安智答’,打造‘大平安’集成作战综合平台。”宁波市委平安办负责人表示。

群众有了纠纷,需要找一个“说理的地方”。2025年,宁波市将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牵引,聚焦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主责主业,高标准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全力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继续探索推进“一件事”集成改革,确保群众每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办得了、办得好,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宁波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