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厨房共享仓库内景
“请问这里可以堂食吗?”在网络平台上看到一家经营“椒盐牛蛙”的外卖店,杭州市民小李循着地址找到了膳小厨无堂食外卖集聚区。当得知这里只提供外卖,两人有点小失望,但四处转了一下,还是决定下一单。7月14日,记者在杭州市拱墅区米市巷街道湖墅南路上的膳小厨无堂食外卖聚集区内采访时,刚好遇到了想吃牛蛙的小李。“以前听说无堂食外卖的卫生状况很差,今天误打误撞找到这儿,看着还挺干净的,不是想象中脏乱差的样子,就下单了。“小李告诉记者说。
放下戒心吃上牛蛙的小李并不知道,这正是去年以来我省对无堂食外卖进行大力整治取得的成效。
无堂食外卖,曾因脏乱差的环境和令人不适的操作画面频频被媒体曝光,一度被称作“幽灵厨房”,成为大家点外卖“避雷”的对象。“这种外卖模式因为商家规模小、变动频繁,监管起来十分困难。但又关系到很多小商家的生计,一刀切关停肯定不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处副处长邵慧群介绍说,面对这一新兴业态的监管挑战,浙江率先探索全新路径,在全省推行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组团式”管理模式。
据了解,去年6月,这一模式由杭州市拱墅区率先创新试点推行,取得成效后在全市推广。今年春节后,该管理模式在全省全面铺开。7月13日,杭州市《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管理规范》正式实施,进一步为无堂食外卖管理提供了依据、提升了监管的有效性。
据统计,全省共排摸出无堂食外卖聚集区161个,涉及无堂食外卖商家3040家。目前,已完成14个无堂食外卖聚集区规范化治理,并在创新实践中发展出改造提升型、品牌聚集型、新建示范型三种清晰路径。
记者看到,经改造提升或新建的无堂食外卖聚集区,整合设置了共享粗加工间、共享仓库和小哥驿站,明确功能分区,集约化解决空间杂乱问题,显著改善了外卖厨房的环境状况。
走进膳小厨无堂食外卖聚集区,三四家档口的厨师正在共享粗洗间里自己的独立水池前进行食材处理。“以前杀鱼、杀牛蛙这些活儿都只能在自己的档口里干,让本来就不宽敞的厨房显得更杂乱拥挤,跟干净食材混放也不卫生。”经营椒盐牛蛙档口的杨师傅说,现在好了,过道里乱堆乱放、厨房里污水横流的现象不见了,外卖小哥进来取餐也方便多了。
负责该聚集区的物业公司负责人周小刚告诉记者,经过改造后,物业的管理压力和服务成本也降低了不少。
“组团式”管理,重点还在于“管理方+商家”的组团自治。
“过道里的躺椅搬走,这里是消防通道,不好放东西的。”“这个箱子不要放在厨房,赶紧拿到仓库里去。”在杭州市西湖区现代国际大厦负一楼的无堂食外卖聚集区,闪电厨房无堂食外卖集聚区工作人员林芳不时在各个档口巡查,及时指出入驻商家的不规范操作并督促整改。
该无堂食外卖集聚区由餐饮管理公司建成并负责管理运营。在公司值班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下,各入驻商家的厨房和窗口干净整洁、井然有序。
“以前,一些外卖聚集区的管理方,如物业、二房东等,只负责收租金,档口环境卫生状况一概不管。”邵慧群介绍,如今要求管理方必须与商户共同承担食品安全责任。比如,管理方要具备餐饮管理资质,对入驻商户进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培训,监督商户开展食品安全相关问题的自查自纠,和商户共同维护聚集区的卫生环境等。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还会引导美团等外卖平台对集聚区的商家给予红包补贴和流量扶持等,鼓励分散商家入驻聚集区,形成规模化组团管理效应。
据悉,今年年底前,全省将针对摸排出来的161个无堂食外卖集聚区全面推进“组团式”治理,按照统一档口单独办证、统一设有管理人员、统一公示商家信息、统一档口功能布局、统一公开后厨环境、统一设置小哥驿站“六统一”的标准,规范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实现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