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码畅行 一屏通办 一扫安居

9月29日上午9点,金华奥林匹克花园社区(以下简称“金奥社区”)北门,外卖骑手小李迎着晨光驶近小区。他掏出手机对着门禁二维码轻松一扫,“嘀”的一声,大门应声而开。“现在送餐真是方便多了。”小李一拧电动车,身影消失在楼宇间。

这流畅的一幕,改变了以往“骑手门口排队登记、保安焦头烂额核对、业主焦急等待”的困局,也拉开了记者当日体验婺城公安数字化治理新实践的序幕。

从“门难进”到“码上通”

骑手成了“平安合伙人”

在婺城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民警金盾的讲解下,记者在现场看清了“婺安通”如何化解外卖配送“最后一百米”的难题。该系统通过打通数据,实现骑手身份、订单信息与小区门禁的自动核验,让骑手从“下车登记”变为“无感通行”。

随后,在金奥社区一楼的“小哥驿站”,白龙桥派出所社区民警刘芯妤道出了更深层的变化。“以前外卖高峰时段,保安和骑手都着急,容易起争执,现在矛盾源头就解决了。”试点以来,骑手日均登记时间砍掉77%,涉外卖纠纷下降75%,物业人力成本省了41%,业主满意度却飙到98%——这“一减一增”,全是数字赋能带来的实在效益。

更令人惊喜的是角色的转变。全区9600余名活跃骑手成了“骑手义警”,民警在相关群里发布反诈、消防知识,骑手成为流动的“平安合伙人”。

今年春天,骑手老刘送餐时发现一名老人晕倒在楼道,立即在“骑手义警群”里呼叫。不到五分钟,社区民警和物业人员就赶到现场,因为送医及时,老人转危为安。

截至目前,骑手已提供各类线索150余条,真正成为共建平安的“合伙人”。

从“跑断腿”到“屏对屏”

政务服务开到了“家门口”

“您好,请把身份证放在高拍仪下方。”在金奥社区服务窗口,社区工作人员叶萍正指导居民办理业务。通过屏幕,婺城公安分局的工作人员清晰可见,就像坐在对面一样。

政务服务工作科科长杜啸波介绍,这套系统正是针对部分群众“线上不会办、线下跑腿累”的痛点而开发的。它将205项政务服务延伸到百姓身边,解决了自助操作“找不到、看不懂、办不来”的难题。

家住保利天汇的吴女士对这套系统赞不绝口。她回忆道,上个月想办理户口迁移,到办证中心发现排队人多,便回了家。次日,吴女士与社区工作人员提及此事,对方向她介绍了刚投入使用的“政务服务数字虚拟前台”,通过社区终端设备即可远程连线办理。“没想到,在社区几分钟就办好了,连请假都省了。”

更让人惊喜的是,这套系统还能实现跨区域办理。在现场,常住婺城的永康居民黄先生咨询如何办理户籍业务,只见屏幕那端的操作员轻点几下鼠标,就联通了永康市网办中心,实现了从“通办”到“直办”的跨越。

目前,婺城区已有236个这样的网点,高频事项一网通办率100%,企业办事跑腿次数减少80%。

从“无人管”到“安心住”

网约房挂上了“安全锁”

下午3点,万泰广场的原宿酒店公寓迎来一批游客。来自上海的王先生拖着行李箱走到房门口,拿出手机扫了扫门上的二维码,完成人脸识别后,房门自动打开。“第一次住网约房这么方便,像回自己家一样。”他笑着说。

“这叫‘婺安居码’。”金盾说,今年6月,婺城公安分局联合住建、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探索网约房智慧监管改革,推出“婺安居”网约房监管平台。

“我们与多家平台签署警企合作协议,打通信息通道,实时获取辖区范围内的房源情况,并为每间网约房定制专属的‘婺安居码’,张贴于房间门口。”金盾说,旅客通过平台下单、填写身份信息、向商家申请开房码获取住宿授权;商家接到申请后,核查下单人和开房人一致性,再授权同意。

网约房经营者刘先生坦言,以前最怕遇到身份不明的客人,“现在好了,每个客人都经过核验,我们做生意也安心。”更让他高兴的是,挂上“公安认证”的标识后,订单量明显提升。

“婺安居”不仅提升了入住环节的安全系数,也简化了房东的管理流程,实现了安全与便捷的双赢,试运行以来推动涉网约房警情同比下降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