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风何处来?用青春视角看“三治”融合答卷

盛夏七月,蝉鸣稻浪间,余姚市临山镇邵家丘村迎来“长三角大学生看浙江”暑期实践调研团。这个曾获“全国文明村”等多项殊荣的村庄,历史上却曾深陷“矛盾交织、欠账累累”的困境。调研小组此行,旨在溯源其深厚的“德治”传统,聚焦新时代“移风易俗”的基层实践,探寻传统与现代治理智慧碰撞的火花。

而开启这座村庄蜕变密码的钥匙,正如村党委书记姜海军所言:“治理如同医病,早诊早治才能防微杜渐。”

道德楼里的时光密码

步入邵家丘村,醒目的“道德立村志存高远”誓言碑昭示其核心理念。道德馆、道德林、道德积分超市……“德润邵家丘”已深植村庄肌理。

在道德楼的时光长廊里,调研组看到了村庄的蜕变轨迹。2001年,邵家丘由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合并初期,矛盾丛生,“群众意见多、官司多、集体欠账多”是当时真实的写照。时任村支书黄宝康提出的“道德立村”理念,如同一粒顽强的种子,在现实的贫瘠中艰难萌芽。

“但真正让道德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是2012年推出的‘道德银行’。”村党委委员应文君指着展板向调研小组介绍。这套独具特色的“道德积分”制度,每年对全村约800户家庭进行道德评定,并联合银行、商家,对道德评定优秀的家庭提供免担保贷款、利率下浮、购物折扣等优惠,由此形成“可存可取”的道德银行。“截至目前,我们已经签约了197家农户,签约总额高达1.3亿元。”应文君说。组员郭家荣感慨道:“这深刻体现了德治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彰显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的有机结合。”

德治的触角还延伸到了下一代。调研小组跟随村妇联主席陈秀娟参观了当地以葡萄产业为核心延伸打造的特色儿童成长项目。陈秀娟表示:“这些项目是我们针对学龄段儿童,尤其是单亲儿童,践行‘德治’、塑造品格的重要一环。”

移风易俗,传统与现代的拉锯战

在邵家丘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长期存在。前任村支书黄宝康回忆,17年前女儿结婚时“香烟茅台必备”,亲友聚会从正月持续到婚期,负担沉重。白事花费更甚,农业副社长沈波提到,其丈母娘去世时,法事从晚饭持续到凌晨,花费要两三万元。

这种攀比之风不仅加重了经济负担,更扭曲了人情本质。村民沈苗芬直言:“操办程度应量力而行。”然而,“面子”观念迫使许多家庭无奈跟风。年轻的村干部沈柯菁也提到,当地老人去世若不办法事,会被认为对死者不敬,传统观念成为移风易俗的最大阻力。因此,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既是减轻群众负担的务实之举,也是树立文明乡风的必然要求。

目前,“移风易俗”工作已取得进展,村民对简化红白事的接受度逐步提高。创新探索也正在展开,规划中的“家宴中心”不仅旨在推动婚事简办,还将通过“德润菜系”整合本地农产品、帮扶弱势群体,同时开发文创产品。“既保留了传统仪式感,又融入了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的创新思路,展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巧妙结合。”组员孙心悦感慨。而组员焦鸿琳提则点出关键:“真正的改善不能靠等待政策性文件,更需要突出基层干部带头作用。”

法治护航,阳光村务与普法浸润

德治引领风尚,法治则为治理提供规则边界和责任保障。邵家丘村党总支深知,要让村民团结一心,必须依靠“阳光村务”,用公开促公平,用公平倒逼法治落地生根。

邵家丘村从最初的张榜公布、开会通报,到如今依托微信公众号,让村情村务直达村民“手机里、眼皮下”。“我们公众号每月会公布村级财务信息,村民可以随时查询、监督,对疑问环节可留言询问,也可当面询问。”姜海军介绍。“用真心换信任”,阳光村务成为凝聚人心的黏合剂。

普法宣传同样走“心”又走“新”。临山镇司法所联合公益组织创新推出“手拉车学校”。志愿者们拉着农用手拉车,载着手绘展板和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去年以来,这种“移动课堂”已覆盖全村90%以上的农户,让法治知识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针对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司法所还定期组织法律顾问走进敬老院,通过生动的情景模拟,帮助老人们识别诈骗陷阱,守护“养老钱”。此外,社区矫正对象通过参与普法志愿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实现了法治教育与道德感化的双赢。

“三治”融合的乡土智慧

邵家丘村以“微网格”织密服务网络,撬动“大治理”。全村划分为30个“微网格”,每个网格由1名骨干党员或村民代表担任“微网格长”,以便民为原则将服务精准延伸至村民家门口,推动基层自治提质增效。

这种“线上接单、线下落实”的服务模式成效显著。 一名网格长向调研小组分享了经验:“有村民担心土地调整影响葡萄种植,我们第一时间联系农技专家上门答疑,并在微信群同步政策解读。”村民诉求得以实现“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办结”,极大提升了决策透明度和执行效率。“网格化服务模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体现了基层治理的灵活性和实效性。”组员郝玉洁评价道。

蝉鸣依旧,稻浪翻涌。调研暂落帷幕,从昔日的“矛盾复杂村”蜕变为如今的“全国文明村”,邵家丘村生动印证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强大治理效能。一条以网格连民心、法治护发展、德润促和谐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已然清晰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