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工作现代化看“浙”里

  什么是公安工作现代化?

  对于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举办地乌镇而言,答案,也许是十年来,一张电子“入乌通行证”带来的生活便利。

  对于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分局钱江世纪城派出所民警李富强而言,答案,也许是从“神探”转型为“老娘舅”,深耕社区警务的警务模式转变。

  对于在义乌经商的土耳其外商而言,答案,也许是办理营业执照从以前需要4个月,到如今只用一个工作日的“神奇速度”。

  ……

  发展路径的选择,从来不是偶然的——

  2003年1月16日,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时任省委书记、代省长习近平同志作政府工作报告,全面阐述了“数字浙江”的构想,浙江由此进入数字化建设的新赛道。

  一场以数字化为关键词的变革,在浙江大地上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数字化浪潮不仅悄然改变了人们熟知的江南水乡,也见证并引领了浙江公安改革强警之路。在全面推进“公安大脑”建设中,浙江公安自上而下的警务机制、体制改革,也开始轰隆隆转动起来……

  智慧警务

  驱动公安工作现代化先行

  一张电子“入乌通行证”,可以说见证了公安工作现代化的演进。

  从10年前申请人现场排长队,到线上申请现场取,再到线上申请无需取,如今,一张电子入乌通行证已经实现了“无感通行”。“变化的不仅仅是一张通行证,还有平时的出行。”土生土长的乌镇人陈磊说,开车上路难免碰上个剐蹭小事故,以前要在路边等半小时才能等到交警来处理,现在有了“云处理”,几分钟就能快速解决。

  公安工作现代化,便是要以科技创新的力量,塑造发展新优势。

  杭州,是讲述“数字浙江”建设绕不开的城市。此次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结束后,在短短40分钟内,超7万人“丝滑”离场。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魏纪中点赞说,这是他第11次参加亚运会,在所有参与过的亚运会、奥运会中,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结束后的疏散工作是做得最好的。

  这40分钟背后的“秘密”,正是浙江公安将数字化改革作为通往现代化的“船”和“桥”,通过技术、机制、体制“三轮驱动”,全面推进“公安大脑”建设,推动公安工作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行动!”2023年7月7日至9日晚,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浙江公安机关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第一波次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全省共投入警力12.7万人次,抓获各类现行违法犯罪人员3032人、在逃人员111人。

  战果背后,是职能科学、事权清晰、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的警务体系。

  “省厅指导各地市抽丝剥茧、循线深挖,涉案线索分门别类下发涉案地,真正实现了预防打击、精准打击、高效打击。”参战民警深有感触。

  杭州上城公安分局的民警也获得了改革的“红利”。在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后,上城公安对现有警种的业务事项进行同质归类,以大专班形式进行组织重构、流程重造,将原有23个内设机构最终精简为8个大部门。

  今年以来,社区民警接收到的上级工作指令,近50%被防控治理部提前过滤精简;派出所平均每天少出警135起,警务效能提升的同时,民警也有更多精力下沉社区,做到“有警接警、无警访民”。

  省级主责、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浙江公安明确不同层级的职能,稳妥推进市县公安机关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构建自上而下高效率组织体系。一线民警直言:“活轻松了,但底气更足了,对未来更有信心了!”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夯实公安工作现代化之基

  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再先进,群众工作还需要社区民警脚踏实地去做。

  “强哥来了啊!”

  “李警官,刚好有事找你……”

  在杭州萧山钱江世纪城的社区里,群众纷纷与一个骑着滑板车的民警打招呼。他是钱江世纪城派出所民警李富强。过去,他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神探”,2021年,他主动转型成了一名社区片警。

  从“神探”到“老娘舅”,这不仅是李富强的个人选择,更是基层派出所回归预防犯罪、服务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主责主业的改革导向。

  一路走来,浙江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人民至上”始终是初心所在。在“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的牵引下,浙江公安机关至今已创建“国枫”派出所10个,居全国第一。“一社区一警两辅”“一村一辅警”实现100%全覆盖,群众称赞“民警人头熟,进村入户狗都不叫了”!

  更深层次的变革正在发生。

  2022年,浙江数字化改革提出要打造基层治理系统。这是浙江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也是对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的一次重塑。

  “没想到,打了一通电话,当天就把问题解决了。”不久前,嘉兴的王先生向“12345”反映“楼上邻居噪音扰民”,“12345”将该警情一键推送给“110”,辖区派出所民警迅速到场,并很快解决了王先生的这件烦心事。

  深化警源治理,正是浙江公安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举措,目的是把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按照“紧急拨打110,非紧急拨打12345”的思路,浙江公安强力推进非警务警情一次性受理,联合组建专业处置队伍,实现非警务事项流转、跟踪处置、办结反馈的闭环管理。

  “双向奔赴”的效果如何?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全省77个110报警服务台均与属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实现互联互通,已分流非警务警情89.1万起,其中纠纷类52.3万起。

  人力和科技相统一,是“枫桥经验”发展到今天最鲜明的特色之一。通过警务理念新转变、警务手段新突破、警务方式新拓展,一批“枫桥式的基层所队”在浙江各地生根发芽,推动了警务能力的大提升,夯实了社会治理的基层基础。

  “共富”品牌

  结出公安工作现代化之果

  “听,这个咕咕声,是鸟儿跟我们打招呼呢!”每天,湖州南太湖新区公安分局杨家埠派出所社区民警陈飞,都要到辖区西塞山巡山。山路并不好走,55岁的陈飞,脚底早已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徒步进山、涉水巡查……这是全省7000余名像陈飞一样的“生态警长”的必修课。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浙江创新打造“生态警务”,建立“大数据+”生态安全预警机制,共同护航绿色发展基础上的共同富裕。

  “在浙江,创业有信心、投资能放心、发展更安心。”11月1日,与副省长、公安厅长杨青玖面对面恳谈会上,11位浙江中小微企业家代表如是说。

  营商环境是否做到了最优,各级各部门是否扛起了助企纾困的硬担当?浙江公安在不断追问、自我加压中,推出了一系列举措——

  在全国率先推出户口迁移零门槛、居住证互认畅享同城待遇等户籍制度改革措施,全面打通公安政策供给通道。

  创新“11087·亲清在浙里”为企服务品牌,设置为企服务警务联络站(室)560个;组建200名知识产权警务联络官队伍,打造“浙江知产警官”品牌。

  全面实施移民出入境13条共富新政,推出“浙里移民”综合集成改革,构建在浙外国人全周期服务管理闭环,助推“简到底惠百姓,请进来强浙江,走出去闯天下”。

  ……

  让宏大的改革于细微之处呈现,让“大思路”对接上群众的“小日子”。浙江公安机关用一项项改革举措,有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便群众办事创业,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把钥匙给车管所,半小时就好了”,深化车辆检测“一件事”改革,车检平均耗时缩短2/3,每年惠及群众上千万人次;在全国率先开展“一窗通拍、全域应用”改革,已惠及群众1500万人次,每年可为群众节约上亿元;全省1288个基层所(队)窗口实现“一个窗口通办”“受理即办理”,向13404个村居延伸服务网点,实现就近办、随时随地办,群众满意率达99.85%……

  公安改革成效到底好不好,归根到底,还是群众说了算。2022年,浙江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9.28%,全省社会稳定、社会治安指标分别排名全国第一、第二,浙江成为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一手拿“安全感报表”、一手拿“满意度报表”,“两张报表”推动公安改革可触可感。在浙江,让每一名群众“身安、财安、心安”,就是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