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这一社区出了不少全省、全国“第一”

640 (6).jpg

  从杭州翠苑一区社区东大门进入,可以看到一片“九曲池”畔广场,许多居民坐在“云烟亭”中谈笑风生。亭子旁一块棕褐色的石头上,写着红色大字“西山晚翠”。

  再往左看,有一块醒目的“幸福之窗”LED,滚动播放着志愿者的介绍视频。屏幕右边刻着十六个大字:“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成片绿茵环抱的房子当中,一条主干道串联起老年食堂、文化家园、婴幼儿成长驿站、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等民生综合体,静谧、绿色的氛围使得翠苑一区看起来更加令人舒心。

  近日,翠苑一区成功入选首批浙江省现代社区,既证明了“民呼我为”的实用高效,又为“未来社区”的持续打造焕发出新的生机。

  16字真言的嘱托勉励

  时间拨回到1984年,翠苑一区始建,属于杭州市建设的第一批大型住宅小区。那时候的翠苑一区,有着许多市民羡慕的花园池塘,算是上世纪90年代杭州文教区内最受欢迎的住宅小区。

640.png

  翠苑街道翠苑一区社区党委副书记王嘉岚笑着回忆:“2003年4月1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首次来到社区调研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3次亲临翠苑一区社区考察,作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的重要指示要求,体现了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担当。

  直到今天,这十六个字不仅刻在社区党委办公室正对的墙上,更体现在桩桩件件为民实事中。

  由于社区老龄人口多,习近平同志特别关注养老问题,听到大家反映老年人就餐困难,他建议社区专门办个面向老人的食堂。在后来的施工期间,他还亲自到现场察看工程进展情况。

  “这些是总书记一贯爱民情怀的体现。”王嘉岚说,他们牢记殷殷嘱托,坚持人民至上,在社区治理方面多做努力多做探索,努力实现“民呼我为”。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随着岁月的流逝,小区慢慢变老。年代久、面貌旧,原有的设施跟不上发展势头,居民的需求却日益增长。

  如何对民呼有所应有所为?翠苑一区从最受关注的“一老一小”这一社会话题入手,用“老有所养,幼有所育”铺就居民的幸福底色。

640 (4).jpg

  比如,2003年9月26日,翠苑一区老年食堂正式开张。王嘉岚说,这是浙江省第一家老年食堂,许多孤寡老人前来就餐,食堂还贴心地使用了防滑地砖,守护老人们的安全。“不过,受限于小区面积、房屋设置以及其他因素,当时的食堂面积不算大,只有50多平方米,各项服务也没有十分完善。”

  此后,老年食堂经历了三次改造升级,如今已是4.0版本,总面积近300平方米。更新换代之后,老年食堂的价格却依旧保持着实惠的特性,其中95周岁以上老年人每天可以享受免费吃一餐的待遇。而且,食堂还引入了新型的“炒菜机器人”,这两年还增加了早餐。

  中午10点30分,老年食堂窗口前,用餐的老人排起了长队。79岁的徐大伯告诉记者,自己独自一人居住,在这个老年食堂吃了十几年,家里几乎不开火,“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买菜也麻烦。有现成的热饭热菜,价格便宜,满意嘞!”

  关照了老的,小的也不漏掉。王嘉岚说,翠苑一区居民中,有许多0—3岁的宝宝,他们的爸爸妈妈大多在白天需要上班,没时间照看孩子。“为此,社区规划引入了普惠性托育园,配备活动室、保健室、配餐间等独立空间,专注于婴幼儿托育服务。有了这样的托育园,孩子们可以健康生活,父母也放心,老人们在白天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谓‘一举三得’。”

  王嘉岚说,在“民呼我为”的号召下,社区工作人员一直都在集中力量办实事,努力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而要做到“民呼我为”,需要党务工作者“身入”实际、“心至”群众。只有打通和群众心中的桥梁,社区才能真正成为大家共同的家园。

  “旧改”蝶变的未来社区

  去年3月18日,翠苑一区未来社区综合提升改造工程正式开工。100多天的工期里,楼栋外立面、老旧线路大改造,防盗窗、晾衣架、雨棚、花架“四小件”统一美化,屋顶漏水、墙面渗水、线路乱接乱拉等现象也得到有效根治。王嘉岚说,从“面子”到“里子”,小区焕然一新。

640 (5).jpg

  王嘉岚表示,在未来社区的打造方面,除了“旧改”行动,翠苑一区的“孝心车位”也是生动体现。

  “最早是‘停车难’。我记得是2007年,社区党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上门征求意见,先后实施了40余条主干道和幢间支路拓宽工程,好不容易挤出150多个停车位。”

  之后,为了解决子女“常回家看看”和小区“停车难”之间的矛盾,2017年翠苑一区在全国率先探索推出18个“孝心车位”,为看望老人的子女提供便利。

  多年来,通过数字智能服务,“孝心车位”得到升级应用。依靠地磁检测器、单双向引导屏等先进设备,居民停车更加便利。前来探望父母的子女可以通过电话方式提前和物业公司预约,也可以在“翠苑一区”微信小程序上申请车辆信息、关联父母的住址和姓名。

  幸福不幸福,居民说了算。4.0版老年食堂、“孝心车位”……一项项暖心举措在翠苑一区落地生根,试点成功之后又被推广至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而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以“民呼我为”为中心。“民呼我为”在杭州的生动实践,让民意直通更直接、互动更迅速、处理更及时。办实办好民生实事项目,更离不开“民呼我为”的重要功效。

  实际上,早在1999年,杭州就开始不断扩大公民参与度的民主决策探索。作为社区建设的发源地和推行协商治理的先行地,杭州借助数字化的先发优势,让“民呼我为”步入智能轨道。此后,浙江省专门建设“民呼我为”平台,而“民呼我为”也渐渐成为浙江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回应群众关切的一张金名片。市民只要打开这个平台,就能够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在数据和民意的海洋当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民呼我为”得到了最真切的响应和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