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成为最好的营商环境 浙江政法机关好招频出

  什么样的营商环境才是企业所需、民众所需、城市所需?2月14日,2022年度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最佳实践案例新鲜出炉。其中,由桐乡市人民法院报送的“未来智能法庭”优化数字司法全周期助企服务成功入选“十佳”。

  “未来智能法庭”是一个什么样的法庭?2021年,借助身处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的优势,乌镇法庭启动了全国首个“未来智能法庭”建设。在这里,法庭的核心业务全部实现了数字化,虚拟法庭、“AI小智”、云上物证室等前沿法律信息技术成果,也都在法庭全面集成。比如,当事人随时随地进入虚拟法庭参与诉讼、人工智能辅助撰写裁判文书、“3D+AI+5G+物联网”技术还原现场等。对于市场主体,法庭推出4个“10分钟”司法助企服务,实现咨询、立案、审判、解纷等“全链条智治”。企业法庭内5G全覆盖,开辟“七大功能区”,企业10分钟即可完成立案、查询、缴费等诉讼事项,平均节约诉讼成本1万余元。当企业遇到纠纷,法庭开发的“在线法院”“类案解纷一件事”平台就能派上大用场,这里的AI法官助理“小智”可以为当事双方“智能审判”,金融案件庭审用时缩短至10分钟。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浙江坚持立法先行,在法治轨道上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在昨日的优化营商环境最佳实践案例路演活动中,也有不少政法机关的身影。

  针对当前涉企财产处置中流程复杂、事项繁琐等难点堵点,杭州拱墅法院创新打造涵盖“线上‘数智拍辅’平台+线下‘综合集成馆’场所”的“司法拍卖辅助事务综合集成”应用,实现涉企财产处置一网通办;义乌法院立足国际商贸城市定位,创新推出“浙里市场义码治理”市场商贸纠纷化解协同应用场景,实现市场商贸纠纷治理全生命周期跟踪、全流程管控;嘉兴南湖法院聚焦企业风险治理中的难题,创新企业风险智治体系,利用数字化手段建立企业风险预警、研判、处置闭环管理机制,提升企业风险智治能力。

  此外,浙江还开创了警方对企协同服务、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知识产权审判运行机制、“共享法庭”、法律顾问服务进网格等,为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持续创建法治化营商环境。

  今年,省委在“新春第一会”提出,实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突破。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快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可以说,优化营商环境,浙江的力度一直有增无减。以浙江法院为例,浙江高院联合省委改革办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执行合同质效行动方案》,通过诉讼服务改革、“分调裁审”改革等方式,为解决涉企纠纷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路径。同时,浙江各地法院依法采用信用修复、“活扣”、“活封”、调解、和解、司法重整等法律调节手段,帮助1.3万家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发挥破产审判“积极拯救”和“及时出清”功能,近五年来审结破产案件1.6万件,化解不良金融资产3469.7亿元,盘活土地51.8万亩、房屋3880万平方米,安置职工10.4万名,有力促进腾笼换鸟、转型升级。

  “今年,我省将全面部署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以营商‘微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加快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打响我省营商环境‘无时不在、无事不扰、有事必应’的金名片。”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其中,政法机关将有更多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