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立案2.6万余件,不断拓展新领域
浙江交出检察公益诉讼五周年“硬核”答卷

  “五年来,浙江检察机关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2.6万余件,54件案件入选最高检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督促恢复被毁损的耕地、林地、湿地等6万余亩,回收和清理各类垃圾、固体废物107万余吨……”7月20日上午,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省检察院、省生态环境厅、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浙江省检察机关全面开展公益诉讼五周年工作情况》白皮书。从2017年到2022年,检察公益诉讼在浙江的五年,交出了“硬核”答卷。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浙江,检察机关聚焦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以公益诉讼守护这里的青山绿水。五年来,针对非法排污、倾倒固废、非法采矿、乱伐林木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共办理该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0901件,督促恢复被损毁的耕地、林地、实地等6万余亩,追偿环境损害赔偿、治理恢复费用1.1亿余元。钱塘江源头的开化县,通过全省首例民事检察公益诉讼案依法追偿154万余元生态修复等费用;竹乡安吉,发出全国首份森林资源保护督促令;杭州首次将生态损害赔偿款用于购买“森林碳汇”……检察公益诉讼,让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价值,也更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食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紧盯“舌尖上的安全”,全省检察机关五年来共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5082件,督促查处、回收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约1.8万千克。对违法者加大惩罚性赔偿适用力度,公益诉讼追偿让违法者“痛到不敢再犯”,如生产的饮用水中被检测出溴酸盐的长兴县某饮料厂,被判令支付十倍惩罚性赔偿。

  在国有财产和国有土地出让领域,全省检察机关五年共督促保护、收回国家所有财产和权益价值约34亿元,追缴国有土地出让金约48.5亿元,筑起“国财国土”的保护墙。

  省检察院副检察长高杰介绍,今年也是省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两周年。根据该《决定》,除四大传统领域外,在英烈保护、安全生产、个人信息保护等新增领域,我省检察机关也大力加强公益保护力度。从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英烈保护公益诉讼,办理董存瑞、黄继光英烈名誉权纠纷公益诉讼案,到开展“守护红色军事文化史迹”检察公益诉讼专项行动;从治理飞云江流域“三无船舶”乱象,到全省办理安全生产领域公益诉讼案件546件;从办理督促整治骚扰电话乱象行政公益诉讼案,到推动个人信息“去标识化”助力政府信息规范公开……在越来越多的新领域,有了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守护。

  在五年积累的基础上,我省检察机关还积极拓展文物和文化遗产、特殊群体合法权益、知识产权等新领域的公益保护,让检察公益诉讼最大程度地发挥制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