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打造浙里社会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应用
“海平面上下的冰山”齐消融

  为提高女儿的英语成绩,杭州市上城区的王女士报名了一家英语培训机构。之后,因为退费问题,王女士与培训机构产生纠纷。在多次协商无果后,王女士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通过浙江解纷码扫码上传了相关情况。很快, 就有区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联系她,协调双方妥善解决了此事。从“只进一扇门”到“只扫一个码”,如今,越来越多像王女士这样的普通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数字时代化解矛盾纠纷的便捷高效。这背后,一个社会矛盾风险“全量掌握、高效化解、有效预防”的数字法治建设新场景,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省在健全社会矛盾风险防范化解体系上作了大量探索,但仍然存在矛盾风险底数不清、多元化解衔接不畅、风险防范不足等痛点堵点难点。今年以来,由省委政法委牵头,杭州市及上城区承接,共同打造浙里社会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应用。该应用以线上线下矛调中心为平台系统,依托“141”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按照“大场景、小切口”的要求,综合集成特色应用,跨部门协同法院、司法、信访等21个单位,跨领域整合15类行专调委会资源,跨系统共享“浙里调”“浙里访”“ODR”等5系统数据,跨业务穿透和解、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多元化解业务,跨层级贯通省、市、县、乡、村、网格6级,跨体制联动政、企、社、群4侧。

  “矛盾纠纷及风险就像一座冰山,已发的是裸露在海平面上的部分,各部门受理的仅仅是冰山一角。”在省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看来,浙里社会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应用不仅要快速有效解决已发矛盾,还要提升对“隐藏在海平面以下的风险隐患”的预警和防范。

  那么,如何才能敏锐捕捉到这些隐藏的风险?“全量掌握”是关键。对此,该应用按照省矛盾纠纷事项分类方案,在省级17个部门60类290项的基础上,统一了21类84项分类标准,并按照风险等级、事件成因等进行专业标签,着力打造一个全量矛盾纠纷数据库。

  “泰弗尔英语怎么了?孩子上不了课……”今年6月初,在全国“双减”政策出台之前,上城区矛调中心不断收到群众通过浙江解纷码扫码反映的培训类纠纷。同时在线下,也陆续收到相关反映。“单人3次、5人同一事、多人多次……”很快,培训纠纷就被涉众型风险预警引擎捕捉到,连续发出预警。

  经过分析研判,上城区随即启动校外培训纠纷化解“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通过线下组建“6+X”类型化纠纷专班,线上搭建穿透部门、属地、行业协会、培训机构、消费者的多跨场景,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流转矛盾纠纷事项,以“派单式”下发工作指令,精准调度街道专班和相关部门,做实联动处置。特别是针对单体体量最大的非正常关停机构“泰弗尔英语”,专班迅速跟进处置,搭建线上转课平台,短短两天就成功帮助802名学员34620课时平稳转课,转课率达94%。

  如今,消费预付卡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兜底化解、欠薪处置等一批矛盾纠纷高频事项“一件事”多跨场景被纳入大场景中,有效破解了上下左右协同不畅的堵点,极大助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的全链条推进、全系统治理。

  随着该应用不断迭代升级,今年以来,杭州全市已实现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5.4%;一审民商事案件、万人成讼率同比2019年分别下降7.11%、5.1%;经人民调解员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83421件,协议金额35.4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