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杭州市反欺诈中心曝光了一批假通缉令。
今年7月,杭州的张先生接到一名自称中国移动工作人员的女子的电话,称其名下有一号码涉嫌诈骗,要将他的手机号码停机。张先生放下电话不久后,又接到了自称上海宝山公安局民警的电话,称其涉嫌诈骗案件,并通过微信发送了一个网址给张先生,让他点击进入网站,查看通缉令,并核实个人信息。之后就是不停的电话联系,冒充警察的骗子要求张先生每日汇报自己的“资金情况”并签订“保密协议”,让其在电脑上插上U盾,下载“110软件”,输入账户和密码以供他们调查资金。至发现被骗时,张先生的卡里已经汇出去几十万元。
也是上了伪造的逮捕令的当,一位刚回国的加拿大华裔损失了991万,好在杭州警方火速破了案(详见本报6月8日4版报道)。
为什么骗子的骗术屡屡能得逞呢?据警方分析,其实大部分被害人在第一时间接到陌生(诈骗分子)来电的时候还是不相信的,但当他们登录所谓的“公安部网站”“最高检网站”,看到自己的照片和详细信息时,一下子就相信了,接着就中了骗子的招。
杭州市反欺诈中心曝光了近期截获的大量诈骗分子使用的“通缉令”,请大家认清、认清、再认清。
假通缉令有“案号”“公章”“签名”,看起来有模有样,还有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出生年月以及真实照片,“通缉内容”中往往还会提到“保密案件”“泄密要逮捕”“案值很大”,包括押送的场所地点都写得很详细,连民警都不免惊叹:骗子的功课做得真好!
事实上,骗子先是通过各种渠道掌握被害人的真实信息,再制作“逮捕令”,从而诱骗被害人一步步落入圈套。
杭州警方再次提醒:要你登录所谓公安、检察院网址,查看通缉令;要你输入银行卡号和密码;要你卸载安全防护软件;要把你的电话转接到公安、检察院;要你新开银行账户、新办理U盾;要你把电脑显示屏蒙上黑布等等做法,统统都是诈骗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