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人俊(右)坐上“时光巴士”
5月17日,杭州。7路公交车晃悠着拐入北山街,西湖碧水出现在车窗外。87岁的韩人俊偷偷站起来,双手插兜,站了一小会儿,随着车辆的行进微微摇摆着身体。“我们小时候,最喜欢在车里比赛谁能够不拉扶手站得更稳,我们还说这是‘男子汉的游戏’。7路车一直开得很稳,只有经过断桥的下坡时,才会有一阵颠簸感,那也是我们最喜欢的时刻。”他向记者回忆起十二三岁时的光景。
7路“时光巴士”
7路车再次路过断桥,却并未驶上桥面,向着新新饭店的方向开去。一头白发、穿着素色衬衫的韩人俊坐回倒数第四排靠窗的座位,他身边的布袋里放着一束鲜花,“在报纸上看到今天是7路车开运100年,我特地来坐一趟,看看现在的风景、找找过去的回忆。”
当天是杭州7路公交开运百年的日子。虽然7路车早已升级了车型、调整了线路,却始终承载着杭州人民的“许多情”。
杭城第一条公交线
17日上午,杭州首条公交线路——7路公交车,在始发站城站火车站迎来开运百年庆典。杭州公交汽一分公司特意制定了一辆“时光巴士”,复古的车型、车内的老物件和老照片,无不在诉说这条公交线路和杭州的变迁史:车厢前部,挂着一张张定格时代的老照片;票务员的工作袋里,放着曾经的票根;司机上车总要随身带着的搪瓷缸、站务员挥舞过的“慢”字小红旗等,也都摆放得好好的。
“慢”字小红旗
“时光巴士”的车身上,印着“1922-2022”的标识。在1922年的冬天,杭城第一条公交线开通,由当时的宝华、永华两家汽车行共同经营,设湖滨站、公园站、岳坟站和灵隐站,单程长约7.4公里。韩人俊回忆说,那时候人们更多地称这趟线路为“永华公共汽车”,而那便是7路车的前身。
民国时期的7路车前身
“我是从1948年开始成为这趟公交车的常客的,那年我12岁,要读中学了,每天乘坐这趟车上下学。”韩人俊回忆,那时每天早上7点半,他都会在家门口翘首以盼这趟公交车的到来,当黄色的车辆缓缓进站,他和小伙伴们跳上车,跟着车辆晃悠约半小时,翻过断桥,在岳坟站下车,奔向学校,“其实今天心里还是藏着期待的,期待可以碰到当时一起上下学的同学们。”
之后的1953年夏天,在杭州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成立不久后,永华公司被接收,杭城市民口中的“永华公共汽车”被正式编为7路车。为了更好地保护西湖,7路车改变了行驶路线,不再翻越断桥、白堤,改为全程走北山街。
“时光巴士”穿越百年
随着西湖美景名扬四方,7路车上多了不少外地面孔。为了便于外地游客游玩西湖,7路车将起点站延伸到了城站火车站,同时也承担起日常通勤、交通枢纽配套和旅游等多重功能。
开运百年庆典现场,当年的售票员陈耀华站在“时光巴士”前,看着原先红白相间的车辆换上“新颜”。1960年,陈耀华18岁那年,她成为了7路车的售票员,“身上背个票袋儿,拿着票夹和红蓝铅笔,收钱,卖票……”直到现在,陈耀华仍然清晰记得7路车各个公交站点到附近景区的步行时间,“要向乘客介绍的呀”。
1980年的7路车
贾文花是当时7路车的“五朵金花”之一,17日,她坐在“时光巴士”上,一直牵着“师傅”陈耀华的手。贾文花于1987年成为7路车售票员,她记得,那时7路车是西湖的“门面”之一。为了让车辆看着整洁明亮,在早上5点首班车发出前两个小时,售票员就已赶到位于武林门附近的车场,清洗车辆、擦拭座位。而公交司机则负责检查发动机等部件,确保行车安全。之后,贾文花会换上绿色的工作装,带着笑容跟随车辆启程。随着第一个乘客的上车,她会喊出“上车请买票”,而有乘客下车时,她会说“下车请带好随身物品”。
为了方便外地游客游玩西湖,贾文花还自己制作了西湖的游览表,贴在车窗上,“根据旅游时长,推荐他们去哪些哪些景点。如果玩一天,就走北山街、孤山、灵隐寺,如果时间比较多,就会推荐他们去西湖南线或者六和塔走走。”
“那时候一名司机想要开上7路车,审核是非常严格的,要经过层层选拔。”61岁的沈国强退休前是7路车队的队长,他告诉记者,7路车无论是运营和服务,都是大家学习的表率。
随着“时光巴士”缓缓驶入灵隐终点站,它圆满完成了首次亮相。杭州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7路“时光巴士”将运营至11月底,采取每天定时发车的运营方式,9:30/11:30/13:30/15:30从城站火车站出发直达灵隐公交中心站,“我们也欢迎大家来乘坐这辆承载着7路百年历史的公交巴士,感受百年间的岁月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