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上,是几百年前独轮车留下的痕迹,直播画面中,舒适的现代民宿和谐点缀在粉墙黛瓦间;古码头畔,传承千年的民俗表演让人思绪穿越;摄像机镜头里,点点滴滴民主法治的元素在这个古村落彰显出新的韵味。
这里是由省司法厅、省普法办联合浙江法制报开展的“法治村里话宪法”系列网络直播活动第四站的现场。这一次,我们和全网十余个平台38万网友一起,来到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湖州长兴上泗安村。
千年古码头畔 细说古今往事
领略过了东阳花园村的传奇,杭州王马社区的精彩故事以及余姚横坎头村的无限魅力,这一站,我们要玩“穿越”。
环境优美的上泗安村,曾是古时候浙江到安徽的一条重要商贸通道。随着时代变迁,旧时繁华的水运商贸在上泗安村渐渐消失,但保留下来的古运码头、古石板桥、古商道遗址等,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站在古码头边,上泗安村党委书记毛忠旗扮演起了直播“导游”的角色,一路带着大家踏着青石板,讲述这一方他从小生长、热爱的土地上发生过的古今故事。
鸬鹚捕鱼、二胡演奏、旱船表演……热闹的民俗活动,给了这次直播一个与众不同的开场,表演说唱中还融入了法治的元素和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畅想,别有一番韵味。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宜居示范村庄、中国绿色村庄……说起上泗安村,书记毛忠旗的言语间,有着掩藏不住的骄傲。
美丽乡村建设以来,上泗安村对村民房屋进行改造,突出白墙灰瓦,街道铺成了石板道,同时把污水管道和电线下埋,上泗安“古村落”的雏形就基本形成了。
“改造一开始,也有过阻力的。有的村民不同意改造,我们索性行动起来先改几户。当真切看到改造后的样子,之前的反对声,就都没有了。”毛忠旗说,“我们的几轮改造,没有拆没有建,力度保留原生态。我希望我们今天铺下去的石板,也能成为我们子子孙孙视作珍宝的‘古石板’。”
民主法治相随 古村彰显新貌
毛忠旗告诉主持人,几百年前,往来客商会聚集在村里的茶馆议事。以此为灵感,村里在今年年初开设了“三治议事小屋”,方便村民对村中事务各抒己见。
这不,今天的小屋里,村民和村法律顾问钦日曦正在讨论村里土地流转的问题。
村民代表老胡说,他觉得这个小屋特别好,村里的大小事情摆上台面说,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在源头上就能化解掉。村里的法律顾问是个帅小伙,平时在村里做普法宣传,参与村里各项合同的审查把关,帮村民解答法律问题,三四年的时间里,他已经成了村民最信得过的“法律智囊”。
走出“三治议事小屋”,又来到村里的“十星示范户”江明贵的家门口。墙上显著的位置,挂着传承多年的《上谕十六条》的家训,这家主人还拿出了整整一箱厚厚16本的家谱,自豪地做起了介绍。
2014年起,上泗安村在原有“六星级文明户”评比的基础上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创评,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体内容量化为十颗星。把“最美庭院”建设、“家规家训”评比、“乡贤人物”评选等内容都纳入到了“十星”标准之中,形成了户户“追星”、家家“争星”的浓厚氛围。
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全面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是上泗安村的“善治之道”。
主题党日里的宪法故事
2015年以来,上泗安村会在每月的1号组织党员开展主题当日活动,集体“向党徽行注目礼”“重温入党誓词”。直播当天,村民大礼堂里,正好上演着一场宪法为主题的巡回演讲。
“宪法,这一万六千多字的国家根本大法,如同栋梁,好似巨擘,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它用最精炼,最朴实,最准确的言语,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演讲者高芬芬是一位教师,也是普法志愿者。在自己的工作中,她也会和孩子们聊聊法律。“我会告诉孩子们,宪法是我们国家所有法律的根本,它让每一个中国人,说话更有底气。”
湖州市司法局副局长俞栋饶有兴致地观看了本次直播活动的全过程。
“湖州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奠基人沈家本的故乡,也是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两山’重要理念诞生地。所以今天的直播活动来到湖州,特别有意义。”他告诉主持人,“宪法宣传是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湖州一直积极将宪法宣传同深入实施七五普法工作结合起来,让文本上的宪法落下去,活起来,努力让宪法的精神成为每一位湖州百姓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