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湖州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获悉,在大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背景下,仅两年多时间,湖州市查处交通运输领域“行刑衔接”案件13件,居全国第一。“硬核”执法卫士郭兰青,被司法部评为全国行政执法“标兵”,这也是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
“全国第一,这背后其实是湖州交通执法改革的破冰之旅。”湖州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第一任执法指导和安全科科长郭兰青告诉记者:“执法队于2020年6月成立,原先公路、运管、港航、交通工程四支队伍迎来了合并融合改革的新局面,但交通运输领域的违法行为如果要治根,单靠交通一家,依旧是难题。”
“问题要治‘根’,从‘头’管到底,必须跳出交通看交通,得到兄弟部门的支持和参与。”郭兰青介绍,执法队组建后,迅速开展“大走访、大练兵、大整治”行动,新队伍治理理念的转变要从一次联合整治行动说起——
2020年“6·13”温岭槽罐车爆炸事故发生后,湖州市交通执法与公安、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联动协作、联合执法,首次破获涉嫌危险货物非法运输大案,同时快速锁定全市重点液化燃气企业,通过洗楼排查、精密智控、重拳整治,迅速扭转辖区道路危货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湖州道路危货运输综合智控指数连续7次排名全省第一。
这一次1+1大于2的合作,让困扰交通运输领域的执法难题,得到了答案。湖州市出现非法营运的旅游大客车,部分车辆公里数惊人,远超报废标准。湖州市交通执法队主动与文旅执法部门牵上线,建立联席会议、联合检查、专项整治、联合惩戒四项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原本单靠我们交通一家只能在路上打击,现在联合文化市场执法,可以从‘头’开始管,对一些旅游目的地旅行社、景区进行监管,通过他们,我们就可以要求所有旅行社必须使用符合资质和规范的旅游车公司。”郭兰青说。
执法部门间,彼此熟悉的法律法规不同,处罚标准不同,如何让其他部门了解交通领域法律法规,一同参与到协作执法中,需要更多交通人走出去。如今,交通执法队员们开始向更多执法部门投石问路。
一次次投石问路,就像湖面涟漪般得到多方响应,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021年,湖州市交通执法联合高速交警跨省市查获“2·25”非法运输危险品案件,央视《今日说法》栏目以“掉落的大桶”专题报道;联合查获“货拉拉”变“人拉拉”非法营运客车案件,驾驶员涉嫌构成“危险驾驶罪”被判入刑……
“黑车”屡禁不止、现象普遍,特别是城市交通旅客集散地问题突出,这不仅扰乱了交通运输秩序,也影响了湖州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形象。去年,湖州市交通执法队主动对接上海铁路公安局杭州公安处,联合组建成立“2022.8.03”专案,首创“联合打击、行刑衔接”治理新模式,横跨浙江、安徽、河南三地布控抓捕“黑车”驾驶员30人,湖州站“黑车”问题得以根治,被公安部列入重点典型督办案件,在全国属首次。
“联合执法,真正意义上杜绝了执法盲区。”谈及为何要制定协作机制,郭兰青表示,协作机制让联合执法成为常态化执法,实现了信息互通和24小时无障碍联动,让违法行为的空子更难钻了。
为守护南太湖水域清洁和航运安全,湖州市交通执法队牵头联合环太湖浙苏两地交通运输部门,集中5支水上执法力量,联合开展水上运输“春雷”行动,各地公安、环保力量协同参与,合力整治运泥船;去年,以环太湖联动执法,跨省协查涉嫌船舶和航行轨迹,联合破获工程泥浆偷排航道重大案件,8人被追究刑责。
2020年6月至今,湖州市交通执法队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联勤协作机制80多项,形成了信息共享、齐抓共管、联合执法的崭新格局,全市办理各类交通违法案件35957件,个人办案数全省第一,其中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