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镇有效警情数、信访件、区长公开电话三项指标同比下降24.9%、35.8%、31.6%,事件处置平均响应时间下降到23分钟,平均处置时长下降9分钟,处置效率提高了10多倍……去年,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实现各项治理指数的“全面攀升”,交出了一份满意的平安答卷。
该镇是怎么做到的?记者实地走访探究。
全过程管理实现快速响应
“请二位冷静一下,坐下来慢慢说,没啥不能解决的。”在天目山镇横塘村的一户出租房里,网格员杜紫娟正在竭力安抚因薪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的两人。
原来,老板王某因不满李某的施工质量,未支付其工资,李某则要求先支付工资再行修缮直至通过质检。双方争吵激烈,杜紫娟便将事件上报至“基层治理四平台”,村级管理员接到信息立即签收并交办至“横塘村第二网格团队”。村干部与民警接到通知后10分钟内赶到现场,分别做李某与王某的思想工作,现场协商确定工资支付金额与时间、挡墙修缮相关事宜,双方在民警、村干部、网格员的见证下,成功签署调解协议。
类似的快速响应机制,如今已普及至天目山镇各行政村,支撑该机制运行的,正是天目山镇“小脑+手脚”基层工作体系的构建。聚焦镇域治理核心业务、重大需求,天目山镇强化镇治理指挥枢纽,全量收集矛盾纠纷、社情民意等各类信息,以“基层治理四平台”系统为基础,各事项以任务清单模式“多口子进、一口子出”,形成“派单—签收—监督—反馈”全过程管理,确保事事有反馈,件件均办结。
“最多找一人”解决办事难题
依托全过程管理的处置方式,天目山镇还提出“群众有需求,政府来上门”的服务理念,重构指挥室权责,将基层网格力量、镇机关行政力量、综合执法专业力量、群防群治社会力量的1948人重新“整编整队”,实现了服务模式从“最多跑一次”到“最多找一人”转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老童,你家的农家乐食品经营许可证这周要过期了!”正在例行走访的告岭村网格员计菲发现这个问题后,马上向经营者童老板指出。“最近儿子不在家,我自己也办不明白,下周让他请假去一趟镇政府。”“食品安全是大事,我帮你想想办法。”说话间,计菲就将情况上报,经镇综合信息指挥室流转,接到通知的驻镇市场监管干部和联村干部很快就赶到老童家,现场收集材料后立即帮忙办理了许可证延期。
“这真的是为老百姓服务到家了。”老童感慨道。
数字治理助力“耳聪目明”
“有人进入警戒区了,赶快广播提醒!”在天目山镇综合信息指挥室里,“智能监控”突然传来警报声,经查看,是东关溪有人进入警戒区撒网捕鱼,指挥中心人员立即通过“喊话”系统通知其离开。天目山镇东关溪沿线环境优美,钓鱼、捕鱼者屡禁不止,自启用“智能监控”“河道广播”等系统以来,河道管控工作由原来的人工巡查转变为智能管控,管控效率、效果得到了双提升。
“你看,屏幕上红线框出的范围,就是我们在系统中画出的电子围栏,只要有人进入,系统就会自动报警。”镇综合信息指挥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全镇许多地方都设置了这样的电子围栏,除了制止偷捕,也能有效防范溺亡、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数治”的作用还体现在“一屏掌控全局”。综合信息指挥室依托镇数字驾驶舱集成“防灾天目”等系统应用,接入行政执法监管系统、数字城管、“共享法庭”等平台,突出数据互联、处置互通,助力党委政府在基层治理中“耳聪目明”。
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党委副书记朱毅:
2021年10月以来,天目山镇先后承接了“基层治理四平台”迭代升级、“小脑+手脚”警网协同运行机制建设和“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三项试点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天目山镇”特色的乡村基层治理“新格局”。
下一步,我镇将健全完善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做好被赋予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权,多部门协调解决综合性事项的统筹协调权等权责准备,提升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的统筹协调处置能力,努力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实现新跨越、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