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大墙民警做了一次特殊的总结
疫情发生这两年,他们有话说……

  岁末年初,又到做年终总结的时间。作为监狱系统的跑线记者,受疫情影响,我已经两年没有进入大墙采访了,之前经常见面的监狱民警也好久不见了。

  放弃陪伴家人,不间断进行封闭执勤;不断挖掘潜能,做好教育改造……从信息简报的只言片语中,我看到了他们的坚守与奉献。春节即将来临,我做了一个电话回访,在给大墙里的老朋友送上新春祝福的同时,也聊了聊这两年的时光。

  力量

  讲述人:省之江监狱民警、二级心理咨询师郑之明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疫情防控期间,我接受了来自罪犯、民警、民警家属的很多心理咨询。按理说,我应该是负能量的“接收桶”,可我却莫名从中得到很多力量。

  2020年正月初一,我接到单位通知,因防控需要,监区执行封闭执勤模式。当时,我是第一批进入监区的。我记得,当时没有一个人后退,大家不约而同站了出来,请求战斗。

  入监执勤时,除了关注罪犯的心理情况,我也关注民警的心理情况。当时,大家都不知道疫情的走向如何,封闭执勤模式什么时候解除,难免产生一些焦虑情绪。

  为了给大家解压,我想了很多方法。比如建议监狱把我的电话和其他二级心理咨询师民警的电话设为心理热线电话,方便有需要的同事;比如我联系了杭州壹点灵心理机构,请他们作为外界力量帮助大家解压;再比如,我们制作了心理解压视频,让民警扫二维码观看……

  在这一过程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大家的心理问题都集中在因为执勤模式发生变化而对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的担忧上,以及因为封闭对家人疏于照顾的愧疚上,几乎没有人抱怨过工作的。“我是警察,当仁不让”“组织叫我在哪,我就在哪”……与民警聊天时,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曾有人问我:“你一直给别人做心理辅导,自己呢?有没有撑不下去的时候?”说实话,我也有难的时候。我和老婆都是独生子女,要照顾双方父母、太公太婆以及两个学龄期的孩子。有段时间,我们俩都忙于工作,没时间接送,只能让上幼儿园的儿子在家学习了一个学期。可要说撑不下去的时候,似乎没有。因为我最关注的是如何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把工作做好。我想,战友们也都是这样的。做好工作的责任感、要对得起身上警服的使命感给了我们巨大的力量,而这份力量支撑着我们一次次迎来春暖花开。

  感动

  讲述人:省乔司监狱医院二监区副监区长郭威

  不久前,和同事们聊到新年愿望时,大家都许下了“希望疫情早日好转,不再反复”的心愿。

  这两年,很辛苦,却也让我心最热。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封闭执勤模式亦进入常态化。作为监狱医生,我们的工作量增加了,压力更大了,除了日常工作外,还要承担监狱所有民警职工、罪犯的核酸检测及监狱消杀工作。

  前几天,我粗略算了下,我们全年共做了17万次核酸采样。数据背后,是我们日复一日的坚守。这两年,我们时常踏着朝阳开工、裹着月光收工,有的同事最多时一天要接150个电话。很累的时候,大家都会相互鼓励,之后精神头就又上来了,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舍小家为大家,两年的经历让我们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我们病区有一名许大姐,今年50岁。去年夏天,她女儿参加高考,可她没请过一天假。问她要不要休息几天陪陪孩子,她赶忙拒绝,说相信自己的孩子能闯好这人生重要一关。而工作倘若少了自己,会让其他同事的担子更重。如今,她女儿考上了浙江警察学院,继承了她的衣钵。

  疫情期间,有无数时刻、无数个许大姐给我注入了这样一针针“暖心剂”,让我心头一热,让我信念更加坚定。

  不久前,我又准备封闭备战。临上车前,5岁的儿子跑来送行,我抱着他,心里有些愧疚。哪知儿子亲了亲我,说:“妈妈快上车吧,要听队长的话哦!不用担心我。”谢谢儿子,新的一年,我会继续“听从组织安排,随时准备‘上车’”。

  成长

  讲述人:省第二女子监狱专职法制员、三级警长魏小双

  疫情发生后不久,我转岗到了监区刑罚执行干事岗位,处理的是更加复杂的犯情处置、案件审查、积分核定等,加上执勤模式的影响,工作节奏变快了,难度也变大了。可现在回头总结工作,我发现,这两年自己最大的变化是成长。因为疫情,我学会了利用碎片化时间处理事情,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有一回,我们监狱一名罪犯需要办理保外就医。接到任务时是下午3时,我正在处理其他工作,但一接到任务,我第一时间就和罪犯家属、当地司法局联系,随后又利用碎片时间处理了其他工作。那次,我仅用了24个小时,就处理完一切流程,将罪犯交接给当地司法局。

  这两年,监狱的发展并未受到疫情太大影响,反而趁着数字法治改革的东风,监狱成立了一支全新的法制员队伍。而我通过选调考试,成为其中一员,这样一来工作又再次面临挑战,同时处理多个案件成了我的常态。每次,快速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都会让我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