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个工地、15000名工人人手一“码”
杭州滨江区精密智控,创建工地平安治理模式

  杭州滨江区钱塘江南岸,莲花造型的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引人注目。就在今年2月25日,这项工程入选全国建设工程的最高奖项——2020—2021年度第一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是杭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工程。“莲花”是千千万万建筑人的劳动结晶,也是滨江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最高体现。

  “前亚运、后峰会”时代,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既是重大机遇,也对建设工地安全监管提出新要求。“对在建工程质量和安全上的要求,无论项目大小,要求是一样的,我们一个都不能放松。”滨江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站长项钰说,滨江区目前在建受监项目共167个,其中,建筑工程项目123个,总建筑面积1188万余平方米,全区施工人员约15000人。项目进度要求高且点多面广,如何真正有效落实监管和服务?

  项钰点开电脑上的滨江区建设智慧监管和企业零跑云平台,在手机端上即是“工地一码通”,二者相互连接,各项数据和监管情况一目了然。全区167个在建工地都有自己的二维码,成为该工地在“工地一码通”管理系统中的“唯一指定代号”,15000名施工人员人手一个码,集成政府监管、应急管理、企业管理、劳务信息、健康码、项目信息、社会评价、来访登记、投诉建议等九大功能,实现了工程建设领域的智慧化治理,同时也给企业和工人带来了安心和便利。

  “‘一码通’对我们企业来说太方便了。以前办事要先找人、找地方、交材料,现在‘一码通’上查查怎么办,直接上报就行,监督员成了我们的‘服务员’。”推出“工地一码通”后,全区工地反响热烈,项目建设监管过程“群众不跑干部跑、资料不跑数据跑”,线上审核审批仅用时1天,进一步提升了滨江区的营商环境。

  对职工而言,它是“考勤码”。每天一早,施工人员进入工地前,打开手机上的“工地一码通”在门口考勤“打卡”;月底工资能拿多少,打开“工地一码通”,查询工资明明白白。

  “对我们监管人员而言,它是‘监管码’。”项钰介绍,监管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查、检测、验收后,通过手机扫码形成云上报告,实现全区项目监管情况动态评价,实施“红、橙、黄、绿、蓝”五级管控差异化管理。一旦发现问题,可直接联系企业整改完善。监管效率为传统现场走访检查的近6倍。

  在有效运用“工地一码通”的基础上,滨江区住建局配套编制了《建设工地“一码通”系统管理与服务指南》《智慧工地白皮书》《智慧工地评价标准》等省级标准规范,为构建智慧工地提供了规范化依据和可复制的标准方案,形成智慧工地评价的“滨江指数”,推动“平安工地”建设标准化、科学性和实效性,为全省建筑业智慧化管理提供了“滨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