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才做过“防骗题”,下午骗子就“送上门”
安吉的“防骗码”让老百姓的防骗意识由“红”转“绿”

  “等一等,请问这个‘防骗码’您扫过了吗?”12月7号上午10点多,安吉县公安局递铺派出所的大厅里,一名外来务工者咨询完业务刚要走,被值班辅警林旭拉住了。林旭的手机上,显示的是一个微信小程序码。对方看了一眼,还没等林旭接着介绍,就开口了:“我答过题了,房东让我扫的,是绿码!”

  “你也扫一扫不?”派出所副所长杨平笑眯眯地迎上前来,冲记者晃了晃手机。自从8月25日安吉县公安局正式上线“防骗码”小程序以来,“请人扫一扫”成了安吉民警辅警的习惯动作。

  这个全省首创的“防骗码”小程序,不仅为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新平台和新载体、丰富了防诈宣传的手段和渠道,也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了新探索。

“防骗码”是啥?

  “‘防骗码’主要为了从源头上降低网络诈骗发案数。”杨平一边打开微信小程序一边告诉记者,“只要通过微信端进入这个小程序,填写个人信息、选择个人偏好后,便会随机生成防诈骗知识答卷。你先试试?”

  记者扫码之后,很快就生成了答卷。

  “使用微信、QQ和亲友聊天,对方提出转账汇款时,如何识别对方是亲友本人?”

  “小何在网上看到一则招工广告,条件都很符合,但要交纳500元保证金,小何应该怎么办?”

  “能否随意扫描陌生人发送的二维码?”

  ……

  记者答完8道题后,生成了一个绿色的二维码。其实,题库大得很,足有328道。“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近年警情,整理出了包括网贷、网络刷单、游戏装备买卖、冒充熟人等10大类20余种常发高发诈骗类型,组织民警结合实际案例编制防诈骗题库。”安吉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教导员彭明富正是题库的创作者之一,他介绍说,“我们还会进一步扩充完善题库。”

  “绿码说明你属于有较强防诈骗意识的人群。”杨平说,根据答题结果,警方可以在后台研判对方是否具备防骗能力和防骗技能,未答对8道题的会显示红码,意味着是易受骗群体,将由推广的警员开展一对一“课外辅导”。

“确实有用”

“报告杨所,我推广的人员中,红码已全部转绿码了!”林旭说。

  “晚饭加个鸡腿!”杨平拍了拍林旭的肩膀,转头对记者说,“这可是我们全局的‘推广王’!”林旭的“防骗码”小程序显示,他已推广5560人。

  3个月推广5560人,这可是13年扎扎实实基础工作换来的。林旭的辖区处于阳光工业园内,园区内转椅、电子科技等企业较多,他13年扎根这个片区,早已和这些企业打成一片。林旭有一个300多人的警企共建微信群,包含了辖区所有企业相关负责人。他把自己的专属二维码,发送在了群里,再由各企业负责人先行推广,首先覆盖老员工。而他辖区的企业,新员工要入职,首先要“答题”。林旭将自己的二维码打印,放置在各企业的人事专员处,每次企业有新员工填写入职表格,就要扫一下他的二维码,做题后申领防骗码。

  那么,“防骗码”起到效果了吗?林旭拿出手机给记者看了一个朋友圈截图——早上才做过防骗码,下午就遇到了。“这是一个企业的员工,那天早上,我刚去推广过防骗码,他做了2遍题,才得了绿码,没想到下午就遇到骗子主动加他QQ说可以贷款,被他一眼识破。”

  这名员工识破骗局后,还发了朋友圈“提醒”,让大家也都扫一扫“防骗码”。林旭随即把这条朋友圈发送到了别的微信群里,不少人也都回复说“确实有用”。

  “11月开头的2个星期,我们派出所没有接到一起电信诈骗报警。大家推广得更勤了!”杨平说。

  到目前,安吉县已完成“防骗码”申领20.67万人,占全县人数的43.98%。在省、市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分别同比上升3.6%、6%的情况下,该县发案数同比下降26.03%;通过“防骗码”宣传推广,成功止损2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