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个海上交通安全“严管区”怎么管?
商船走商船的道,渔船走渔船的道

  “我们常说‘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海上又何尝不是呢?”10月14日下午,顺着台州海事局温岭海事处副处长张煜指的方向,监控显示屏上,温岭大钓浜水道上的商船船舶有序航行着。而就在半年前,这条航道还未如此繁忙,多数商船选择更靠西的中钓浜水道通行。

  相对于大钓浜水道,中钓浜水道的航线更接近直线,行船更省油,同时它更靠岸,风浪也相对较小。但《温岭市海上交通安全“严管区”船舶航行指南》(以下简称“航行指南”)编制出台后,中钓浜水道成为渔船专用通道,禁止商船通行,相对应的,大钓浜水道成为商船专用通道,禁止渔船通行。这种“路归路、桥归桥”的做法,带来的成效显而易见——商渔船碰撞风险大大降低。

  “调整水道只是一小块内容。我们的目标是探索一种海上事故高发水域系统治理的新路径,真正还温岭水域一片宁静。”张煜口中的“新路径”,正是温岭海上交通安全“严管区”建设。

  一直以来,温岭水域就不“太平”。这里南北向航路与东西向航路纵横交错,船舶交通流量密集,历来为台州沿海事故高发区。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4月,台州沿海水域发生水上交通事故79起,其中温岭沿海30起,占比38.0%;商渔船碰撞事故44起,其中温岭海域20起,占比45.5%。

  为有效防范遏制温岭海上事故险情的发生,今年5月27日,台州海事局与温岭市政府联合印发《温岭市海上交通安全“严管区”建设方案》,正式启动浙江省首个海上交通安全“严管区”建设。“严管区”建设的范围为沿海东航路以西温岭市行政管辖海域,严管对象为严管区范围内航行、停泊、作业的所有商船、渔船。

  张煜介绍说,在“严管区”建设以前,温岭水域的管理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现场巡航巡查,更多的是对船舶静态违章违法行为的查处。“严管区”的建设,是对整个辖区船舶的航行行为进行秩序管理,“通俗点说,就是给进出的所有船舶‘立规矩’”。

  “一开始并不是很配合。”今年5月,台州海事局“金鹰”青年突击队队长方堃和队员们换防温岭水域,集中攻坚锚泊船安全隐患治理,为“严管区”建设冲锋探路,他坦言,最初船老大们并不买账,工作推进难度较大。

  拿石塘水域禁锚区来说,这里来往船只多,因船只随意抛锚引起的险情不断。今年1月,“浙岭渔26931”船与抛锚于此的“源兴丰”轮碰撞,最终“源兴丰”轮沉没,所幸无人员伤亡。

  “在陆地上,车辆不能停到行车道上去,这个道理显而易见,但换做是海上,一些船员却没有这种意识。”张煜说,为此,航行指南中也特别明确了包括石塘水域在内的3块禁锚区的范围,同时推荐了3块锚泊区。今年7月,台州海事局2次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对温岭辖区渔船老大、航运企业、码头业主代表等2000多人开展渔业安全教育,详细讲解航行指南。

  7月11日,浙江省沿海首个实体运行的县级海上搜救中心——温岭市海上搜救中心在温岭海事处挂牌成立,主要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海上搜救应急值班、协助温岭海事处维护通航秩序等工作。10月9日,中心8名监控员经过1个多月的专业培训,正式到岗就位。他们全天候值班,并依据航行指南开展交通流引导和安全提醒。搜救中心监控员配合值班员共同进行24小时全程监控。

  作为一线执法者,方堃切身体会到了“严管区”通航环境优化调整至今辖区内的变化。“进出的商船基本都能遵照钓浜水道分道通航制、禁锚区等管理要求进行航行停泊作业,通航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据统计,5月至10月上旬,温岭辖区一般等级以上水上交通事故数为零,水上交通小事故同比下降66.7%,商渔船碰撞事故数为零,同比下降100%。

  不过张煜也直言,“严管区”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到今年年底,我们将评估总结‘严管区’试运行工作成效、经验和不足,探索建立‘严管区’水上交通安全治理长效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