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保工人的工资还是保企业的生存?
这道执行选择题,法院给出了完美答案

  “真没想到现在我们的机器设备还能继续正常运转,我们的鞋子还能出口!”回想起这两个多月的经历,缙云县亿盟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盟鞋业”)的负责人江某感触很多。上半年因受疫情影响,亿盟鞋业资金周转不动,工人申请强制执行工资款,企业面临停工停产、倒闭清算的窘境。

  缙云县法院立案执行1个多月后,工人们拿到了首期工资款,而这家鞋企也挺过了难关。

外贸鞋企陷困境

  亿盟鞋业是一家外贸制鞋厂。今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企业出口销量骤降。同时因国外大量应收货款未能按时收回,一时间企业资金链断裂,生产停滞,甚至连支付工人工资都成了问题。

  连续几个月未拿到足额工资,企业几十名工人陆续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今年6月,36名工人拿着劳动仲裁裁决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缙云县法院立案执行后立即调查,发现这家鞋企已欠付工人工资约50万元,涉及工人约50名,但企业除了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外,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而机器设备按照市场行情难以快速处置,如果走司法拍卖程序,估值也就十几万元,远不足清偿工资款。

一波三折促和解

  “在你们查封前,工人就已经停工了,所以查不查封,对我们公司来说已经没差别了。”进入执行程序后,法院查封了亿盟鞋业的机器设备。此时,企业负责人颇为沮丧,态度也一度消极。

  而工人们急于拿到拖欠的工资,要求法院马上处置查封的机器设备,担心企业“隐匿、转移财产”。

  “如果马上处置机器设备,这家企业就真的完了,而工人能拿到手的工资也非常有限。”案件承办人张涛觉得这样执行并非是最好的选择。他分别组织双方当事人代表展开了调解。几次谈下来,企业负责人明白了,企业不论破产清算与否都要清偿工人的工资,而且如果拒不配合法院执行还将被罚款、拘留,甚至因恶意欠薪而被追究刑事责任。这时,企业方主动要求和工人们坐下来协商。

  了解到工人们的忧虑后,承办人与他们推心置腹地算了一笔账:假设拍卖成功,就当时的市场行情,拍卖款按比例分配后,工人拿到手的工资款会大打折扣。如果和解,给企业一个机会,还可能“放水养鱼”。

  在做通了双方的思想后,企业和工人开始了多次和解商议。最终,工人同意企业分两期支付工资款,签订协议当天,亿盟鞋业当场支付首期款项共10.16万元,剩余款项在明年7月付清。其他尚未向法院申请执行的工人,企业也与其达成和解进行分期支付。

企业“起死回生”

  在工人与企业达成和解协议后,为了给企业排除复工复产的障碍,缙云县法院对企业的机器设备采取了“活封”措施,允许企业在查封的状态下继续使用机器设备进行正常的生产。

  近日,法院对亿盟鞋业进行了回访,了解到该企业已经复工复产一个多月,并且实现了超600万元的出口额,暂时性渡过了难关。看到企业“起死回生”,企业负责人江某重拾信心,表示争取在年底提前付清工人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