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公司免入失信名单,购房者拿回千万房款
这种“双赢”,多亏了法院执行中释放的善意

  灵活将“死封”变为“活封”,让企业起死回生,400多名职工联名给法院写来感谢信;善意执行促使租赁合同纠纷和解,健身俱乐部复工复产,3万多名会员的权益得以保障;执前督促程序释放善意,企业免入失信名单,购房者拿回千万房款……6月9日,杭州市中级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12个典型案例。

  善意文明执行,绝不是为强制执行松绑,绝不是减小强制执行的力度,而是在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充分考虑、平衡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尽可能减少对被执行人正常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以最小的成本、最低的代价,实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建德市法院审理的这起案例就是典型一例。杭州某房地产公司在建德开发了一楼盘,自2018年起,在建德法院涉案238件。今年2月初,建德市法院陆续收到17名购房者提交的强制执行立案材料,标的累计高达千万。因该房产公司未按约履行司法确认协议,购房者要求注销网签合同并返回购房款。

  建德市法院第一时间启动执前督促程序,安排专人负责。“你公司未按协议履行返还房款义务,现有十几个原告申请执行你公司。在执行立案前对你公司发出督促,若继续不按约履行,我院将立案执行。”法院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被执行企业,告知相关情况并阐明立案执行后的不利后果。

  企业表示,会积极配合,将房款退还申请执行人,但因案涉标的较大,恳请法院给予一定时间,让其筹款,并从企业长远发展计,希望不要立案执行进入强制执行程序。

  疫情期间,法院工作人员通过电话调解方式,给十几个申请执行人挨个打电话。申请执行人最终全部同意暂缓执行立案。不到2周时间,申请执行人全额收到了企业退回的购房款。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杭州法院突出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依法审慎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对被执行人权益的影响,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复工复产、保障民生稳定等方面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

  杭州某健身俱乐部是一家连锁经营公司,有充值会员3万多名。2019年10月,健身俱乐部因房屋租赁合同纠纷被杭州余杭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诉至余杭区法院,后双方达成调解,健身俱乐部分期支付租金等费用约350万元。健身俱乐部支付了前两期租金130万元,恰逢疫情,停业后没有任何营业收入,暂时无力支付租金。房开公司遂要求解除租赁合同,拒绝提供租赁场地,健身俱乐部复工复产无望。

  余杭区法院随即组织双方协商,从被执行人履行主动性和疫情不可抗力出发,从维护社会稳定承担社会责任上明理。最终,双方达成执行和解,房开公司继续提供租赁场地,同意健身俱乐部延期付款,并同意法院不对健身俱乐部采取失信、限高措施,尽力协助其复工经营。最终,健身俱乐部申请复工成功,房开公司的租金收取有望,健身俱乐部会员权益也得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