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让“调解蓝”成为工业经济主战场的平安底色

  近年来,永康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强化党政统领,以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抓手,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强化顶层设计,依托平安永康综合体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平台,擦亮“龙山经验”金名片,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目标,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走出了一条富有永康特色的平安建设新路子。永康连续13年获得平安县(市区)称号,捧得平安金鼎。

开发区一度面临治理难题

  从老家安徽来到千里之外的浙江永康工作,转眼已经有半年,胡杰现在是永康市经济开发区(简称“永康开发区”)辖区内一家五金企业的操作工人。前两天,不小心丢失了身份证的他来到开发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窗口补办,很快,工作人员就给他照了相,办了手续,全程只花了十几分钟。胡杰说:“工作人员态度都很好,还告诉我一些其他办事的手续常识,让我觉得很有人情味。”

  胡杰和几位老乡就居住在开发区的厂宿舍区内,购物、逛街也基本不出开发区。他说,这里的人虽然来自各个地方,但生产生活秩序井井有条,民警和义务巡防队常在身边,监控探头等“天眼”设施也非常密集,工厂里还专门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这些都让他们这些外来建设者们感觉很安全、很温暖。 

外来建设者办理社会事务越来越便捷.jpg

外来建设者办理社会事务越来越便捷

  永康市经济开发区是我省最早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之一,也是永康的工业经济主战场。辖区有常住人口2.78万人,流动人口登记在册13万余人,有各类企业近2000家,实际居住人口超过20万。面对企业多、商铺多、人员多、出租房多、工地多等现状,开发区各类矛盾风险交织叠加,社会基层矛盾调处也面临巨大压力。

  开发区党工委委员、派出所所长倪建春对此深有感触。开发区20万左右常住人口的体量,与一个县城相当,但人口构成相对复杂,治安管理也有难度,仅凭派出所的现有警力,显得非常吃力。统计数据表明,去年以来,开发区发案情况有所下降,日均40余起。但在派出所每日接报的警情中,治安纠纷类警情仍占大部分,达40%以上。一些矛盾纠纷仅运用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手段,很难立刻取得实效,必须完善基层矛盾纠纷调处组织,才能把各种社会矛盾有效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构建“1+3+N”大调解体系

  新时代社会大发展与矛盾纠纷的多元化和复杂化相映相生,如何更好地传承“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区、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永康市经济开发区为此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今年,开发区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政法组织充分运用“三位一体”社会治理机制,深入推广“龙山经验”,积极探索“1+3+N”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充分激活民间力量,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使“枫桥经验”在开发区遍地开花。  

  永康市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应业东介绍,开发区专门成立大调解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胡文建任组长,统筹开发区的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劳动保障办公室等部门力量,完善各村、各企业的人民调解组织,实现村、居、企人民调解组织和各类专业性调解组织的对接以及分工,采用超前预防与主动化解相结合,改变以往小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激化成大矛盾才被动处理的局面,构建“1+3+N”矛盾化解大调解体系。

  “所谓‘1+3+N’大调解工作体系,是指1个多元化大调解中心,3个流动调解站和多个村企调解委员会。”开发区司法所所长朱健介绍,多元化大调解中心的办公室设在开发区派出所一楼调解室,在派出所调解室配有专职调解员的基础上,组织辖区各村、社区调解主任到大调解中心值班,做好调解、分流、协调、档案建设、上情下达等工作。3个流动调解站则分别设在开发区东、中、西三个片区。多个村企调解委员会则以各村、企业为单位,各自组建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

  开发区党工委委员丁丰富说,“1+3+N”大调解工作体系的核心就是织密矛盾纠纷调解网格,形成纵向互动与横向结合的合力;同时,激活民间力量,按照就地就近原则,致力用身边人调解身边事,实现矛盾不上交,纠纷不出村企,打造独具开发区特色的“枫桥经验”升级版。

让矛盾真正就地化解

  自7月召开动员推进会后,永康市经济开发区就正式开通了人民调解热线(19905799110)。各村各企业如同注入“强心剂”,纷纷开始行动,以党建为抓手,组建完善村企调解委员会,组织开展相关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公司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前一天刚挂牌,第二天就成功调处了一起久拖未决的员工工伤纠纷。”新时代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兼公司调解委员会主任王群华说。除了公司调解委员会发挥了作用,还有开发区司法所调解员主动上门服务,改变了以往当事人“跑部门”的模式,就地化解了矛盾纠纷,赢得了该公司员工的普遍好评。

关爱外来建设者子女.jpg

关爱外来建设者子女

  王群华说,作为企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更多的时候是用情去打动员工,如此,才能在化解矛盾时发挥出作用。前不久,企业一名云南籍的员工身患重度脑膜炎、肺炎住院陷入窘境,王群华得知后,立即发动企业主和员工捐款,一下子筹到了3万多元,让这位患病员工非常感动。今年暑假,新时代公司特地为来永康过假期的员工子女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小候鸟”夏令营活动,给孩子们送去书包、玩具和学习用品,还带他们去看电影、学习急救知识、参观城市新貌,极大地促进了员工对企业、对永康这个“第二故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杜山头村实现矛盾不上交.jpg

杜山头村实现矛盾不上交

  杜山头村,地处开发区和芝英镇中间的一个城郊村,村里常住的外来人口是本地户籍人口的3倍多,可近几年来,全村没有一起矛盾纠纷上交到上级部门。

  可放在5年前,杜山头村还是个各项基础设施都不齐备、民心有些涣散的村子,村里的木材市场、菜场就在马路边,一到集市容易引起交通拥堵,既不美观也不方便,时常发生治安纠纷。新一届的村两委班子上任后,通过兴建综合大楼、改造木材市场等措施,壮大集体经济,还在村里组织由村干部和党员参加的义务巡防队,购买了一辆小型消防车,组建了村级消防队,保障消防安全。

  村委会主任杜春喜说,现在村民对村里开展的治安、绿化、垃圾分类等工作都积极支持,矛盾纠纷也越来越少了。

  自开发区推行“1+3+N”大调解体系以来,3个流动调解站也逐步发挥出了作用,成为开发区就近调处基层矛盾纠纷的“调解驿站”。

  7月29日下午,开发区派出所接到矛盾纠纷类报警,当事双方是舅舅与外甥女,外甥女办厂,舅舅做配件加工,由于各种原因合作并不愉快,发生了矛盾。为了化解双方矛盾,开发区派出所按照就近原则,迅速联系西区流动调解站。有十多年调解经验的调解员李天明很快赶到现场。经过一下午的耐心调解,这起矛盾纠纷得到了化解,双方在调解员的见证下,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了调解协议。

让平安“小合唱”变成治理“大合唱”

  为激发民间调解员参与的积极性,永康市经济开发区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考核机制。

  除了大调解中心、调解站和调解室挂牌亮明身份,永康市经济开发区还为聘任的民间调解员配备蓝马甲制服,让“人民调解蓝”成为开发区基层治理的一抹靓丽底色。

  “新时代‘枫桥经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这不仅仅限于矛盾纠纷化解的经验,不限于政法综治领域的经验,而是成为了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经验。”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胡文建表示,开发区下一步将不断创新,继续升华“枫桥经验”内涵,变开发区平安“小独唱”为社会治理“大合唱”,让“人民调解蓝”的和风吹拂千家万户,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