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同志,这份合同能帮我看一下吗?”“老林,我们公司有一起工伤能帮忙调解一下吗?”……一大早,云龙司法所里就热闹了起来。
云龙镇地处宁波东南近郊,是鄞州区中心城区和农村的连接地带。这里老龄人口众多,动迁工作频繁,小微企业密布。按理说,这个地方应是个“事故多发地”,但是近年来,云龙地区的诉讼案件却大幅下降,从2016年的330件下降为2017年303件,2018年再次下降为246件,两年间下降了34%。
这样的变化,云龙司法所功不可没。“有事找司法所,有事找老林”也成了当地居民的口头禅。
从无到有 所长“自我推销” 主动上门提供法律服务
2013年,45岁的林炯调入云龙司法所担任所长。
“早些年,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了解不多,村民们对司法所能为他们做什么并不是太清楚,主动提出要咨询或调解的事情也很少。”这样的局面,让有过多年部队经历的林炯有些坐不住。
“百姓不来找我,我就去找他们。”于是,这个“有点轴”的司法所长,开始了他的“自我推销”。
刚开始,他单枪匹马找各种机会去免费讲课,村里的老人,学校的孩子,辖区的企业……都成了他的听众;他讲什么是调解,讲哪些事情需要办公证,讲遇事找个律师咨询能帮上多大的忙……那段时间,几乎每个周末,林炯都在讲课。从一堂课只有四五个听众,到满满当当坐了一屋子,司法所的知名度一点点被打开。
光是这样还不够。林炯又开始了他“营销计划”的第二步——联系上一些律师,一起上门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问题。“云龙镇有小微企业600多家,多数企业都没有聘请法律顾问,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很容易理不清头绪。”
随着全省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的深化,政府与律所签订了购买服务协议,为在农村提供法律服务的律师发放补助。
借着这股“东风”,2014年,云龙司法所与浙江易腾律师事务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律师们一方面利用周末时间为小微企业主上法律课;另一方面,深入企业免费进行“法律体检”,帮助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合同管理。
到2017年,云龙司法所会同易腾律师事务所为267家小微企业排查风险漏洞235条,修改合同12份。司法所还走进全镇1200多家企业开展“一月一主题”法治课,截至目前,共有6万多人次参与听课。
从有到全 打造“律云”服务团 线上线下两不误
近两年,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云龙司法所先后与律师事务所、司法鉴定所、公证处等多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群众打造了“律云”法律服务团。每周工作日安排律师、公证员等在司法所轮流“坐堂”,为群众答疑解惑。
前阵子,云龙镇的王婆婆家有些不安宁。80多岁的王婆婆独自居住在老房子里,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偶尔来探望。今年以来,王婆婆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于是她叫来儿子女儿,希望四个女儿能够轮流照顾她,但自己住的老房子要留给儿子。母亲的偏心让女儿们觉得委屈,一家人为此争吵不休,来到司法所寻求帮助。
当日,正值宁波永欣公证处的公证员在司法所值班,林炯将王婆婆的儿女们叫到调解室,联合公证员,从情与理的角度分别对王婆婆和五个子女进行开导。不到半天时间,就协调出一个方案:儿子继承房产,女儿们继承股份,五个子女轮流照顾王婆婆。公证员还为王婆婆办理了免费的遗嘱公证。这下,愁眉苦脸好几天的王婆婆终于展开了笑容。
林炯说:“近两年我们这一带征地拆迁的情况很多,越来越多的老人意识到提前办理遗嘱公证,对家庭和睦的好处,都会主动找上门来。公证员工作量大了不少,但用我们的努力换来老百姓的安心,就是司法行政工作的意义。”
除了在司法所“坐堂”之外,律师团队还会进村为群众上法律知识课。“我们律所和元甬律所分别负责云龙镇10个自然村的讲课服务,一般每个月一个主题,每周3-4次课程安排。”浙江易腾律师事务所律师蔡晨磊说。
上周一,蔡晨磊就去到云龙镇园馋村讲授了关于物权法的专题,他结合自己经手的案件,重点讲述了“涉婚不动产”的权属问题。讲课结束,蔡晨磊收获了不少“粉丝”,许多村民都围着他咨询自家的问题。
这几年的云龙司法所几乎每天都门庭若市,明显要比之前忙多了,“这是老百姓对司法行政工作的信任。”林炯说。
为了让公共法律服务“再进一公里”,2018年底,“律云”工作站线上平台——“律云在线”小程序正式登录“品质云龙”微信公众号。群众进入“律云在线”版块后,除了可以进行在线咨询,还可以自主了解公证、调解、司法鉴定、办理保险等法律业务的办事流程,阅读最新的法律知识和案例。
2019年刚开年,“律云在线”就收到一条咨询:“辛辛苦苦打工一年,老板没付工钱跑路了怎么办?”经了解,当事人是某建筑公司的一名工人,公司老板拖欠了15名工人近60万元劳动报酬,工人们多方了解无果,在“律云在线”上求助。
得知这个情况后,“律云在线”平台客服迅速将有关情况通报司法所、劳动站、城建办,联系“律云”服务团律师、调解员等专业法律人员,帮助指导讨薪工作,并邀请当事人到云龙司法所进行线下调解。
在各部门配合和律云服务团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双方经过线下调解确定了支付方案,目前工人们已经收到了第一笔报酬10万元。
“以前总觉得法律很遥远,现在遇到任何法律问题,到司法所聊一聊,或者打个电话问问律师,心里就踏实了。”冠英村村民陈先生说。
从全到细 成立村规民约委员会 创新“村务听证”调解模式
近日,王某因晒谷场土地征用补偿,与云龙村村委会产生纠纷。司法所工作人员、律师、村委会成员和村民共30多人一同坐在云龙村人民大会堂,就此案件开展了一场听证会。
双方各自阐述观点后,律师就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等专业法律问题作了解读,不少被征地的旁听村民也发了言。通过当事双方、旁听村民的互相印证,律师、司法所工作人员的专业分析,王某和云龙村村委会签订协议。历时两个多小时,这起耗时近半年的征地纠纷得以妥善解决。
“过去,村委会和村民发生纠纷后,双方互不信任、互不相让,很容易导致矛盾升级。”参与听证的村干部说,“这个村务听证会就是农村的小‘法庭’,司法所居中引导,既营造了一个严肃、公正、专业的氛围,又能让大家畅所欲言,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推行“村务听证”制度,是云龙司法所又一次为自己工作“加码”的动作。目前已经在6个村开展了8场。
同时,云龙镇还在各村成立村规民约委员会,由“律云”服务团担任顾问,司法所会同律所牵头起草村规民约章程,规范制定程序,改变过去内容随意、程序混乱、法律冲突的情况。
修订后的村规民约细化到破坏他人庄稼、随地吐痰、在房屋周边乱堆垃圾等细节性问题,违反章程的村民将在考核中被扣分,并与村(社)福利奖惩挂钩。村规民约委员会每月都会根据村中的奖惩情况召开一次“听证会”,公布红黑榜,以推动村规民约的实际执行力。
林炯说:“我们花大力气去做这些‘自选动作’,为的是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督促基层工作完成得更加细致、全面,真正做到让‘小事不出村,矛盾不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