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县“三化三新”持续提升 青少年法治素养

  近年来,桐庐县在品牌、队伍、阵地上出实招,全面提升全县青少年法治素养,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2023年较2021年,桐庐县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下降37%。

  普法项目品牌化,开辟青少年普法“新路径”。制定一份青少年普法服务清单,精准设计普法课堂系列,推出36个定制化普法专题、72节“小桐普法课堂”,累计开展“送法进校园”200余次,覆盖师生超过46000人次。普法教育“寓教于乐”,联合县教育局等部门,举办中小学生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征集、普法短视频创意大赛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在法治文创中增强法治意识,活动共征集书法、绘画、征文、公益广告、短视频等各类法治文化作品857件,并开展优秀作品线上展播。拓展新媒体普法途径,以动漫普法、短视频等形式,打造线上青少年普法矩阵,依托普法动漫“小桐”品牌,开辟《小桐普法每日说》专栏,累计制作投放普法短视频18个,推送“以案释法”案例442期。

  普法队伍专业化,塑造青少年普法“新引力”。优化调整青少年普法讲师团,从全县13家县级机关、2家律师事务所中,选拔出58名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普法讲师,县司法局负责对其进行动态管理、统筹安排。配优配强各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从法院、公安、检察院、司法局等政法单位选派优秀政法干警担任,实现全县72家中小学校、幼儿园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引入高校普法资源,扎实推进校地普法合作,县司法局与辖区高校签署普法合作协议,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人文与法学学院与县内14个镇街结对共建,开展法治第一课、“宪学宪创”、“‘未’你而来 法护成长”、“法润童心”、话剧“艺”路普法巡演等法治宣传活动,推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偏远地区和乡村学校。自推进“八五”普法宣传工作以来,已累计开展法治讲座、普法情景剧、模拟法庭等法治实践活动480余场,有效提升青少年法律认知。

  法治阵地多元化,延伸青少年普法“新触角”。制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指导标准,大力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加强县级青少年法治素养观测点建设,着力培育县青少年宫、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人文与法学学院、县文正小学、禁毒教育基地等法治教育基地,开展普法宣传、学法用法需求收集、普法资源推广使用、法治素养调查测评、普法效果观察反馈等工作,构建桐庐特色的青少年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体系。推动县检察院挂牌“浙里花开·桐心护未”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设置未成年人工作室、心理咨询室、听证室、模拟法庭等服务区域,开展系列“互动式”“沉浸式”普法实践活动30余场次,接待学生家长1000余人次。推广未成年人检察e站小程序,打造线上+线下未成年人法治宣传和权益保护新阵地。将青少年学法专区融入宪法文化公园,建设包含未成年人保护内容的宣传长廊和互动装置,强化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氛围。开展宪法游园会、宪法宣誓、普法集市等体验互动式普法实践活动,全县48所中小学累计79081人次完成“宪法卫士”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