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交警创新实施“113N”治堵机制 全力打造校门口“无堵城市”

  校门口的拥堵,是学校和家长的一块“心病”,也是城市治堵难题。近年来,海宁市高度重视校园及其周边道路的交通拥堵问题,为保障师生平安出行,海宁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在实行“一校一策”的基础上,优化创新“113N”机制(即每个学校1个专班、1套方案、3支管理队伍、N种数字化手段),全面开展学校治堵标准化建设,全力打造校门口“无堵城市”。

  做强顶层设计,“一校一策”优组织

  “校门口上下学拥堵是老毛病了,我们老师如果不提早到学校,进校门都难,尤其是下雨天。现在上下班终于不用那么焦虑了。”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海宁硖石小学的王老师深有感触地说。

  为缓解接送时段停车难行车难这一症结,海宁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联合市治堵办成立“校门口无堵”工作专班及疏堵攻坚小组,建立联动、会商、督导三大机制。全量排查全市161所学校交通环境、学生人数、上下学时间、出行方式等,结合专班研商、部门会商、民意征集、实地勘察、监控巡查,按通行情况“堵、缓、畅”为学校进行分级。联动各校全面成立治堵“一校一专班”,制订“一校一策”,即推出地下停车场接送、一校多口、错时放学、拓宽道路、增加泊位、单向通行、公交短驳等一揽子交通组织措施,每所学校针对性进行组合优化实施。

  海宁市南苑小学取消学林街南侧路面停车位,统一将接送车辆引导至停车楼停放,保障车辆快进快走。海宁市硖石小学充分利用校外西侧公共停车场,沿学校西围墙改建成散学区,大大减少塘南路上车辆不规范停车现象,有效缓解了放学期间交通拥堵情况。海宁一中完善北校门人行横道等交安设施设置,并改造停车位、人行道,调整优化公交站台位置。静安小学建设了该市首个校园“地下接送系统”,通过引导私家车进入地下车库接送学生,来缓解上下学时间家长的停车需求与城市道路正常通行之间的矛盾。

  打造护保队伍,“空地协同”优秩序

  “我们通过学校组织党员志愿服务、家长志愿服务,让家长一起参与到管理中来。”海宁市第一中学负责人说。

  为标准化完善公安(交警)+学校(校警)+志愿者(家长)三支护学保畅队伍,共同做好上下学期间学校门口及内部的停车引导、秩序维护、文明劝导、事故快处等工作,海宁交警协同学校定期组织开展交通疏导、事故前期处置、交通违法劝导等业务培训,助力学校自治自管,保障校内校外道路畅通微循环。

  “海州路宏达学校周边,有事故碰擦,存在拥堵隐患。”海宁市公安局交通驾驶舱预警拥堵发布指令,路面交警立即前往进行指挥疏导,通过协调控制周边路段交通信号灯,疏导周围车辆,15分钟左右便将拥堵解除,道路交通恢复正常。这样快速的处置归功于海宁的“空中交警”——无人机。

  今年以来,海宁市交警大队积极探索实施无人机交通执勤新模式,强化学校周边重点路段、重点时段巡逻管控,通过无人机巡查喊话、事故“云快处”开展“空地协同”管理。上下学期间“交通驾驶舱+铁骑队”空地协同紧盯学校周边道路,为道路安全畅通增添多重保障。截至目前,累计疏导学校早晚高峰拥堵42次,快处学校周边轻微交通事故35起,交通安全治理效果显著。

  强化科技手段,“数字赋能”优体验

  海宁市交警大队还运用科技手段,不断强化“数字赋能”。研发启用“海宁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实时发送守法驾驶提醒短信;上线AI“智通宣教”机器人,对学生家长进行精准宣教;联合FM96电台开展工作日早晚高峰路况直播连线,引导家长安全接送、文明停车。并通过电子显示屏矩阵、导航地图APP等实时发布交通安全及路况信息,拓展道路绿波建设,动态优化学校路段信号配时等等,减少路口空放,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目前,海宁市区10所主要学校已完成标准化管理改造提升,改造后学校周边主干道拥堵天数同比去年减少20%以上,成效初显。接下来,海宁市还将继续推进校园治堵工作,通过严管治堵、科技治堵等举措,确保校园交通安全与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