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之花”向阳绽放

  11月27日上午,一辆大巴车从青田县出发,前往200多公里外的浙江省十里坪监狱探亲。车厢内,有不少和奶奶或者妈妈依偎在一起的小朋友,和身边的大人一样,他们脸上,除了即将见到亲人的期待,还有抹不去的淡淡忧伤。

  罪犯在监狱服刑的同时,他们那些还没长大的孩子,很难避开“余震”。他们中,有些会因此性格大变,甚至长时间无法融入正常社交。为此,青田县司法局给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孩子取了一个令人怜爱的名字——角落之花,并自2015年起以项目化运作,先后推出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角落之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守护工程等品牌化项目,建立起“司法干部+代理妈妈+志愿者”的队伍体系,至今已帮护了200余名身处困境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大巴车内的安静,被一声急促的叫喊声打破。一名60多岁的老妇嘴里不知叫喊着什么,还用手捶打自己的头——她又犯病了。面对这一情况,她身旁的孙子晓明(化名)显得异常平静,并动作熟练地帮奶奶缓解痛苦。晓明出生才几个月时,他妈妈就离开了家。2年前,他爸爸因罪入狱,奶奶之后又患上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年仅10岁的晓明挑起了照顾奶奶的重担。一年前,得知晓明家的情况后,青田县司法局协同多部门为晓明办理了低保、更换班主任为其监护人,同时由社会组织介入,定期上门为晓明评估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

  3个小时的行程中,奶奶犯病4次,晓明眼底的忧伤越来越重。直到进入监狱会见室,见到了爸爸,他才第一次露出笑容。晓明爸爸为儿子剥开橘子,一瓣瓣喂给儿子吃,还小心翼翼地为儿子擦拭嘴角,晓明看着爸爸,笑容变得烂漫。

  “红黄绿三色等级中,晓明的情况属于黄色等级。”同行的船寮司法所社会工作者周军静介绍说,青田县以“电话初筛+实地细查”的方式深入排摸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家庭环境、经济状况、性格特征、帮扶需求等,建立“一人一档”,根据困难程度确定红黄绿帮扶等级,联合民政、团委、妇联、监狱等部门及社会组织共同开展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教育帮扶专项活动,形成了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帮扶大格局。

  “那是2019年的夏天,父亲被判刑、母亲离家出走,我的人生彻底陷入黑暗。在我绝望无助时,有一群人携着光明走向我,带着我从困境中一点一点走出来……”这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来自“红色”等级的孩子小安(化名)。负责对接帮扶小安的是青田县“周大妈帮忙团”负责人周雪华。当年,小安因亲眼看见父亲犯罪而出现了严重的应激障碍,甚至出现了自残行为。周雪华每个月都带他去医院看病,三年如一日,直到小安完全康复。小安随口一说想要一个篮球,第二天周雪华就买了篮球送给他;每逢换季,周雪华总会为小安提前准备好新衣服……“谁能把我的事情这么放在心上呢,只有周妈妈了吧!”如今19岁的小安喊周雪华为“周妈妈”,“她比我亲妈还要好。”

  “播撒爱的温暖,‘角落之花’才能向阳而生。我们通过多方参与、科学摸排,依托司法所社工、社会组织志愿者结对帮扶困难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制定针对性帮扶计划,实行‘发现问题-及时介入-跟踪督导-效果评估’的闭环管理模式,为孩子们撑起精准帮扶的保护伞。”青田县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周伟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