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义警”: “和而不同”的新力量

  一群身着蓝色马甲的外国友人,向市民发起倡议共建美丽家园……近日,有关“洋义警”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洋义警”队伍的组建,要从2021年底说起。由于诸暨市公安局陶朱派出所辖区工业园区多、外籍教师多,负责出入境事务的民警蔡侃在处理相关警务时,时常求助海亮教育园的外事办主任边何杰担任翻译。

  “我们这里的外籍教师,很多都会说中文的,他们很热衷于帮忙。”交谈中,边何杰透露。很快,不少外籍老师加入到翻译队伍,这便是“洋义警”的前身。

  2021年底,在蔡侃和边何杰的组织下,翻译队伍中的几位热心外籍教师正式成立了“洋义警”小分队。他们不仅提供翻译,还参与涉外调解等活动。队伍人员也日渐扩充,目前有成员16名。

  “我觉得,(这件事)一人让一步。”前不久,来自南非的丹尼,操着一口流利中文,还带着一丝诸暨方言味儿,顺利调解一起纠纷。丹尼自诩已经是“老调解员”了,他说,看到大家握手言和,觉得很快乐。

  在陶朱街道,有183位来自境外的常住人员,他们偶尔会因文化、习惯等差异引发矛盾。有了“洋义警”,如今95%以上的矛盾纠纷都能被顺利化解。

  前不久,海亮外国语学校开学,校门口也出现了“洋义警”的身影,他们穿上蓝马甲,拿上指引牌,帮忙提行李、维持停车秩序,一点也不含糊。现场,第3次参与开学执勤的外教佐尔丹,收到了到校学生的问候。

  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中,“洋义警”也纷纷加入志愿活动,向外国人宣传法律法规,成为民警涉外服务的“左膀右臂”。

  在海亮教育园内,有一个“特殊”地点,叫做“移民事务服务站”,它成立于今年8月,站内组建了一个特别群体——“语言支撑保障群”。这是诸暨市公安局为了搭建语言沟通桥梁而设立的,主要成员就来自“洋义警”小分队,集中了不同语种的志愿者。

  彼得和乔安娜夫妇来到诸暨已经8年了,他们是最先加入这个语言支撑保障群的,还拉了身边的外国友人纷纷加入,目前已有38人加入该群,提供翻译、涉外信息采集、证件办理等志愿服务。

  接下来,“洋义警”将配合民警在更多涉外服务场合展现诸暨公安的“国际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