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衢州市衢江区石屏村,一株株苍翠的古树伸展开枝叶,在阳光下焕发着勃勃生机。很难想象,就在半年前,它们有的遭遇“绳捆索绑”,有的被剥皮、火烧,伤痕累累。
不仅是石屏村,整个衢江区内古树资源丰富,有4000余株古树。这些“绿色文物”不仅承载着乡愁与历史的记忆,更兼具生态、文化、经济等多重价值。今年初,有村民发现,石屏村内有一棵220年树龄的古榧树的主干根部被人为剥皮、火烧,树干甚至被当做支架搭建简易棚,受损严重。除了这棵古榧树,该村还有多株古树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得知线索后,衢江区检察院从林业部门调取辖区内古树信息库,获取涵盖树种、坐标、树龄、生长情况、巡查记录等数据信息共计20余万条,从中筛查出农房周边古树700余株,再以“人为”“火烧”等关键词为标签,将筛选结果与原始巡查记录、现场照片逐一比对,经多次筛查、复核后最终锁定100余株遭人为损害的古树。
检察院联合志愿者组成调查小组,再次深入乡村走访调查,运用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全方位记录,发现一些古树生存状况堪忧。经查阅资料、询问当事人、咨询专家,全面掌握100余株古树的情况,梳理出问题症结后,衢江区检察院向相关部门及属地乡镇制发实施受损古树复壮救治、开展农房周边古树专项管护、压实乡镇林技员职责等内容的检察建议。
相关部门及属地乡镇立即行动,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实地对受损古树定制“一树一策”保护方案,清晰划分各方职责;在农房建设审批前加强各部门沟通,将古树保护范围纳入踏勘工作,确保建设项目避开古树,同时加强古树保护宣传。目前,民房周边古树保护专项监督行动成效显著,受损古树复壮工作有序进行中,50万元专项保护资金和200万元新增保险均已落实到位,并申报了2026年专项保护资金,让“绿色文物”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