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角落,那些布满灰尘、无人问津的“僵尸车”,不仅是影响市容的“牛皮癣”,还占用了宝贵的公共道路资源。如何管理这类车辆,一直是相关部门头疼的难题。
然而,就在管理难题尚未破解之际,却有人从中嗅到了扭曲的“商机”,动起了将这些车辆“合法”变现的歪主意。
“警察同志,我的车不见了!”近日,一个急促的报案电话打破了衢州市衢江区廿里派出所值班室的平静。市民刘先生称自己停在路边许久未动的车,竟不翼而飞。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到一小时,派出所又接到一起类似的车辆被盗报警。两起案件的共同特征引起了民警警觉:被盗的都是长期停放、外观破旧的“僵尸车”,且均位于监控盲区。这究竟是巧合,还是精心策划的“完美犯罪”?
系列案件引起了廿里派出所的高度重视,侦查工作迅速展开。既然现场是监控盲区,那么作案车辆从何而来,又去往何处?民警们果断扩大侦查范围,一头扎进了海量的城市视频监控中,逐帧筛查、轨迹比对。终于,经过连续排查,一辆频繁出现在案发地周边、行迹可疑的拖车引起了警方注意。更关键的是,其行驶轨迹与多辆“僵尸车”失踪的时间和地点高度吻合。种种迹象表明,这辆以“清障”为业的拖车极有可能正是作案工具!
警方循着监控锁定的轨迹,迅速锁定了拖车驾驶员余某的活动范围。在市区某路口,设伏民警成功将正在驾驶拖车的余某当场抓获。
通过对余某的突击审讯,案件的幕后主谋——易某迅速浮出水面。次日清晨,当易某还在住所睡梦中时,办案民警将其一举抓获。
经查,犯罪嫌疑人易某因背负巨额债务,便想出了这个以“清障”为幌子,利用拖车盗窃路边无人看管的“僵尸车”,再转手变卖牟利的荒唐计划。
从接到首起报警到主犯落网,廿里派出所民警连续奋战72小时,成功将易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追回全部9辆被盗车辆,为群众挽回了损失。目前,三人也因涉嫌盗窃罪被依法刑事拘留。
“僵尸车”看似无人问津,实则仍属车主私有财产。任何未经车主许可擅自挪动、变卖的行为,均属违法。警方提醒广大车主:
对已临近或达到报废年限的车辆,应及时办理正规报废手续,切勿随意丢弃;
注意车辆年审、保险期限,避免因长期未审验、未续保而被误认为“无主车”;
长期不用的车辆,应优先停放在有人看管或监控覆盖的区域;
及时处理名下的“僵尸车”,既是保护自身财产,也是对公共资源的有效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