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时空折叠,江家小女儿“回家”

1993年,广东沿海小镇的一户普通家庭因生计所迫将幼女暂托邻家,不料从此骨肉分离;2025年,在长兴公安与公益力量的助力下,这段被岁月撕裂的亲情终于缝合。这是一场关于苦难、坚守与科技赋能的寻亲,更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跨越时空的守望。

1993年夏末的广东海岸线,江家迎来了第三个孩子——一个女婴。屋顶漏着风雨,米缸几近见底,前两个孩子一儿一女都未满3周岁,新生儿也因病反复高烧。“村上的外来户夫妇结婚多年未生育,家庭条件优渥……”面对邻居“领养可改善孩子境遇”的提议,江父在屋檐下抽着闷烟,任凭烟灰簌簌落满裤管。“再等等吧……”他总这样说。直到小女儿再次反复高烧不退多日,夫妻俩终于还是含泪将孩子交予邻家,想着“不过几步路,随时能见”。可谁料,3个月后,养母离婚携女远走他乡,从此音讯全无。

这一别,竟是32年。

江家从未停止寻找。2012年,随着寻亲题材影视作品热播,江家哥哥从电视中得知“全国公安机关DNA数据库”,连夜带着父母赶往县城公安局采血。然而,十年间杳无音讯,希望的火苗几度燃起又熄灭。

2021年,江家再次登记血样,并注册“宝贝回家”等公益平台。江家哥哥姐姐发出的寻亲帖,在网络深海中沉浮无数次。

转机出现在2025年。从贵州远嫁浙江长兴的梅女士偶然间刷到长兴公安的寻亲成功案例报道,丈夫抚着她的肩说:“该去找找自己的根了。”在丈夫的陪同下,梅女士走进长兴县公安局,找到司法鉴定中心主任马骏。通过血样采集、比对,梅女士的血样与江家夫妇成功匹配。

团圆终有时,亲情永不断。经多方协调,5月20日,在这被赋予“我爱你”特殊寓意的日子里,在长兴县公安局认亲现场,梅女士与江家人在32载离散后紧紧相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