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运营步入正轨,股东和管理层职权明晰,管理井井有条。”近日,遂昌某旅游开发公司负责人苏某在法官电话回访时高兴地说,2024年公司又开了3家民宿。
遂昌某旅游开发公司成立于2013年,主要从事餐饮服务、旅游景区和民宿开发,一度经营红火。自2019年起,因公司法定代表人与股东之间就发展计划、财务报告等问题发生争议,双方逐渐失去信任,引发公司内部矛盾加剧。2020年至2023年间,法定代表人与股东之间互相诉讼案件达11件,多数以终本结案,法定代表人、被执行人尚某未履行标的共计530余万元。
遂昌连续6年上榜“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护航文旅高质量发展是法院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妥善化解某旅游开发公司的矛盾,遂昌县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承办法官李敏多次约谈公司股东、走访职工,发现因公司股东和法定代表人之间存在矛盾,导致公司管理混乱,经营陷入困境。
“法官,我们也想继续经营,但我们与尚某在很多业务中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公司确实开不下去了。”李敏与部分股东沟通时,股东苏某说。
为化解矛盾,扫除企业发展障碍,法院利用基层协作攻坚机制,邀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王娟娣、行业协会调解员、企业所在地网格员等基层解纷力量,共同分析案件,逐一破解难题。
李敏多次带领调解员赴杭州、上海等地,邀请双方当事人开展谈话,鼓励双方将主要精力放在公司运营上,努力让企业发展回到正轨;针对双方理念不合等焦点问题,法院邀请遂昌当地文旅融合发展中心工作人员、法定代表人尚某、各股东一起分析遂昌旅游发展前景,鼓励企业提升项目运营能力和开发能力。经过多轮协商,尚某同意退出公司,由其余股东协商给予合理补偿,焦点矛盾逐渐得到化解。
2024年4月,双方最终达成协议:股东代表免除被执行人、法定代表人尚某未履行的490余万元债务;被执行人、法定代表人尚某支付剩余的37.6万元公司利益损失,并退出45%的股份,卸任法定代表人职务。后该协议得到履行。
不久前,该公司股东一行人特地从上海赶到遂昌法院,送上锦旗表达感谢。经过一系列修整,公司以景区为核心,辐射周边乡镇、街道,探索“场景+住宿+多业态”和农旅、文旅产业融合式发展新模式,打造休闲旅居生态圈。截至目前,该公司参与经营店铺9家、民宿11家、餐饮6家,其他综合项目在进一步开发中。
“企业内部矛盾消除后,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营业额逐步提高。除了自然景观类、人文景观类等旅游项目,公司还开发了主题公园类、文化体验类项目,目前还和四川、江苏等地的旅游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