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回收站扰民,多元联动解民忧

“现在开窗再也不用捂着鼻子了!”杭州市拱墅区朝晖街道朝晖七区66幢居民张奶奶的感慨,道出了周边6幢居民楼住户的共同心声。随着辖区农机园区内一处废旧资源回收站彻底搬迁,朝晖街道联合各方力量,成功化解了困扰居民的噪声与环境污染难题,社区重归宁静。

今年3月,某废品回收企业入驻朝晖七区北侧农机园区后,问题随之而来:每日清晨5点,刺耳的金属碰撞声便打破宁静;露天堆积的废品在渐暖天气中散发刺鼻异味;装卸占道更添混乱。仅一墙之隔的66幢以及周边其他几幢居民楼的住户深受其扰,苦不堪言。

社区网格员在例行巡查中敏锐捕捉到问题。社区党委立即行动,依托“红色议事会”机制,线上平台与网格热线同步收集民意,重点走访高龄老人,精准锁定矛盾焦点——废旧回收站的噪声、异味及占道问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基层治理“一盘棋”迅速激活。5月初,街道依托“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统筹城管、市场监管、平安法治等多方力量,一方面,以约谈警示、限期整改等法治手段压实企业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社区专项工作组每日巡查,紧盯搬迁进度。

在多部门协同发力与社区持续跟进的合力推动下,企业最终于5月23日完成全部清理搬迁工作。从街道吹哨、部门联动启动攻坚,到困扰居民的“心病”彻底根除,仅用了48天。 

在该事件的处置中,朝晖街道前端依靠网格力量精准排查锁定矛盾;后端依托“吹哨报到”机制,高效整合多元力量协同发力,成功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