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馆绝处逢生记

“今年双11,我们推出买3年送1年套餐,单日会员充值超11万元。”近日,衢州市柯城区某商场内,健身馆负责人赵经理,脸上重现自信的笑容。馆内器械撞击声与教练口令声此起彼伏,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然而就在数月前,这家健身馆还深陷闭店危机。

危机的导火索源于今年3月——馆内10名私教中有6名随经理集体出走,核心教学力量瞬间减半。更严峻的是,这家健身馆还背负着上任经营者留下的近300万元“债务”,即数千名会员未消费的课程余额。内忧外患之下,16名高端会员因专属私教离职,于5月陆续将健身馆诉至柯城区人民法院,累计要求退费60万元。而此时,还有上百名会员持观望态度,涉及课程余额近200万元。

承办法官吴秋秋审阅案卷后认识到:“这场退费风波,判决虽易,但只有稳住企业,才能从根本上维护会员权益。”她立即组织双方调解。

现场,赵经理带着厚厚的账本道出困境:“我们接手这个2000多平方米的场馆时,一并承接了所有历史欠账。现在每月仅水电费就要4万元,加上房租、工资等支出,经营压力巨大。那300多万元的预存课费,我们接手时未获分文,实在无力全额退费。”

现场陷入沉默。吴秋秋适时引导:“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是为了既不让会员利益受损,也给场馆喘息的机会。请你们核算一下,扣除必要成本后,最多能承担多少比例的退费?”

经过紧急商议,赵经理承诺:“我们愿意按八五折退费,哪怕自掏腰包补贴,也要保住场馆,不辜负信任我们的会员。”这份诚意打动了部分老会员,8起案件当场达成和解。但剩余8起涉及历史转存费用的案件,因会员坚决反对折扣,调解再度陷入僵局。

6月25日,法院联合区经信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召开“规范预付式消费答疑会”,邀请赵经理等商户代表参加。答疑会后,吴秋秋团队趁热打铁,联合多部门,为剩余8起案件量身定制“一案一策”:认可转存会员权利,但允许企业分期支付高额退费。这套既坚守消费者权益底线、又为企业留出发展空间的方案获得大家认可。日前,所有到期退款均已自动履行完毕。

如今,赵经理正着手采购20台高端跑步机升级场馆,此前观望的会员纷纷回心转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任遗留的300万元预存余额所涉及的会员中,已有500余人选择续卡,用行动投下了信任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