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精准把脉 企业破茧重生

“郑法官,多亏法院当初精准把脉,及时启动重整程序,还帮我们找到管理人,公司才重获新生。”近日,常山县人民法院破产审判团队负责人郑勇军回访鹏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辉公司)时,企业负责人激动地说。

5年前,鹏辉公司成立,专注半挂车等研发制造。然而,因市场环境变化,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产品滞销等困境。

“2023年6月,我们受理首起鹏辉公司合同纠纷执行案时,公司已停工停产,还因欠薪引发多次职工集体维权,后续仍有大量债务纠纷将进入诉讼、执行程序。”执行干警回忆。

法院核查设备、库存并梳理债权债务后,发现关键问题:公司固定资产已全部抵押给金融机构,虽拥有优质资质、注册商标等无形资产,但在传统执行中难以快速变现。若走常规路径,企业将彻底清算,债权人权益难以保障,职工就业也将成为问题。

常山法院执行局副局长郑岚岚说,“该企业资产债务结构清晰,具备生产能力、稳定市场和客户基础,化解债务后具有盈利潜力与发展前景,具备司法挽救价值和破产重整条件。”

2023年8月,常山法院裁定受理鹏辉公司破产清算案,并指定管理人。

审判团队调查发现,鹏辉公司法定代表人关联的三家企业中,君鹏公司与鹏辉公司在法人人格、财务方面高度混同,另两家无实际经营。2023年9月,法院裁定相关公司实质合并破产清算。

“鹏辉公司拥有完整生产链及固定外贸伙伴等,注资即可复产。”2023年10月,在首次府院联动会议上,承办法官俞建华介绍。随后,法院正式裁定鹏辉公司与君鹏公司合并破产重整,并指导管理人制定重整计划草案。经审查,两家企业资产价值折合人民币约7100万元,债务总额1.35亿元。

为保障全体债权人公平受偿,法院指导管理人核查企业破产申请前6个月的个别清偿行为,追回“临界期”内提前偿付供应商的款项约312万元,并向相关债权人发送《返还财产通知书》。

依托府院联动机制,法院协调市监部门移除涉诉经营异常信息,联合人民银行地方支行调整不良征信;联系税务机关落实税收优惠、修复纳税信用,对接金融机构争取流动资金贷款。

2024年9月,包含战略投资引入、公司治理优化等核心内容的重整计划草案,在第二次债权人会议上获各债权组表决通过。同年11月,法院依法裁定批准该计划。

重整计划落地后,法院和管理人同步开展招商引资,引入某大型物流公司。鹏辉公司为其配套生产厢式挂车,锁定1.2亿元订单采购意向。重整后,企业成功盘活土地和厂房,一揽子化解1.35亿元不良债务,清偿全部职工债权,处置超1亿元上下游供应商债务。

“后续将全力推进二期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突破十亿元,可提供500多个优质就业岗位。”管理人代表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