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街联手搭建“熔炉” 青年干部“淬火成钢”

“以前总觉得做群众工作‘隔着一层纸’,直到跟着老潘学调解、在便民食堂看服务,才真正明白‘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近日,在宁波市鄞州区东柳街道老潘警调中心,“鄞领鹰才”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有感而发。这是鄞州区委党校与东柳街道党校联手,为青年干部打造“理论+实践”成长平台的生动缩影。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硬的教材。为破解青年干部“学用脱节”难题,鄞州区打破层级壁垒,以“校街联动”为抓手,将党校课堂从“室内”延伸到“田间地头”,让青年干部在直面群众、解决问题中练本领、强作风。

“遇到情绪激动的群众,第一句话该说什么?”“复杂纠纷中,法理与情理怎么平衡?”在老潘警调中心,全国道德模范潘明杰的调解桌前,66名青年干部围坐成圈,抛出一个个基层工作中的“挠头事”。有着2000多起矛盾纠纷调解经验的潘明杰,没有讲空泛理论,而是用“一杯热茶稳情绪”“一句家常拉近距离”“一个案例明底线”的实战细节,把群众工作的“心法”“技法”拆解开来讲。

“原来‘群众语言’不是天生的,是蹲在田间地头‘磨’出来的。”学员们边听边记,更在现场模拟调解中体会“换位思考”的深意。这种“榜样带教+现场实操”的模式,让青年干部从“听案例”到“做案例”,在真实场景中学会“把群众当亲人”。

“三菜一汤只要12元,还能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在东柳街道锦苑智慧社区食堂,学员们一边体验老年餐,一边翻看运营台账。这个集用餐、交往、学习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补贴+社会企业运营”的模式,既解了居家老人“吃饭难”,又带动了6名失业人员再就业。

“群众工作不是写在总结里的‘关键词’,而是一餐热饭、一个活动场地这样的‘实在事’。”学员们在观察中发现,基层治理的“密码”就藏在这些民生细节里。校街联动特意将实践点选在社区助老餐厅等“烟火气”最浓的地方,让青年干部在“看服务、问需求、算细账”中,读懂“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内涵。

“小区漏水纠纷,业主拒交物业费,物业停水处理,双方剑拔弩张,该怎么破?”实训最后环节,5道源自基层的“棘手题”摆在学员面前。分组讨论时,有人主张“按物业条例硬执行”,有人建议“先修漏水再谈责任”,争执不下之际,潘明杰的点评点醒众人:“群众工作要‘解法理’,更要‘暖人心’,得让双方都看到‘问题能解决’的希望。”

这种“案例研讨+导师复盘”的模式,正是校街联动的“重头戏”。校街两级党校深挖本地治理案例库,邀请社区书记、民警、调解员等担任评委,让青年干部在“模拟处置—现场点评—反思优化”的闭环中,练就“解难题”的真功夫。

“青年干部培养,不能只在‘温室’里讲理论,要把他们放到基层‘大熔炉’里炼。”鄞州区委党校负责人介绍,校街联动打破了“区级党校教理论、街道实践碎片化”的局限,通过“内容融合”(核心课程+本地实践)、“资源融合”(党校教师+基层能人)、“形式融合”(课堂教学+实景实训),让培训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

如今,在鄞州,越来越多的青年干部带着实训中收获的“方法论”“初心课”回到岗位,在矛盾纠纷调解、民生服务一线挑重担。校街联动搭建的实践平台,正成为青年干部“壮筋骨、长才干”的沃土,让“为民服务”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