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县是长三角热门海岛旅游地,由于地理交通特殊,租赁电动自行车成为超过70%游客出行的首选。便捷背后,“危机”也随之而来——近年来,涉及租赁电动车交通事故同比激增35%。不戴头盔、违规载人、逆行扎堆等乱象,如潮汐一般,不断冲击着这座海岛的安全防线。“目前全国还没有成熟的、可推广的管理模式,嵊泗还有34个住人岛屿散布海上,管理难度更是成倍增加。”嵊泗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叶波坦言。一场关乎生命的“治理突围战”已迫在眉睫。
就在今年7月1日,专项整治正式启动。
“已完成32家商户1340辆电动车的建档工作,更新增电池组8套,查处非法改装商户2家,整改公共区域经营8处。”交警大队民警荣腾飞,正在梳理近期整治成果。
嵊泗县多部门联合成立工作专班,走访基湖村、东海渔村等租赁点,逐户宣讲整治政策,检查车辆改装、保险期限、头盔配备和经营场所等情况。以7月10日为节点,采取“先自行整改、后依法查处”的方式,推动治理落到实处。
“最难的,是厘清第三方平台和租赁户之间的责任。”工作专班发现,新型“异地还车”功能,导致景区入口和公共停车区域车辆严重堆积。于是,专班第一时间约谈相关企业,依法在72小时内关闭该功能。
这场自上而下的行动,为海岛电动车管理打开了新局面。
在沈家湾码头,游客刚一下船,手机便齐声响起——“嵊泗交警温馨提示:骑行电动车请佩戴头盔……”“在船上看了宣传片,一上岛就收短信,天上还有无人机‘喊话’,真是想违规都难!”来自上海的游客张女士感叹道。
嵊泗交警综合利用客运站、客船等场所,循环播放自制安全宣传视频,并向游客发放安全手册。全县9000余间酒店民宿的床头,摆放着漫画风格的安全提示卡。
真正的“杀手锏”在空中:无人机巡航覆盖90%热门路段;9套智能抓拍系统深夜仍精准识别违法360余起,彻底填补了人工执法盲区。这张“海陆空”立体宣传防护网,让安全意识如海风一般,无声浸润人心。
周末的基湖沙滩路口,嵊泗交警开出了当天的第13张“首违警告单”,“您看一下这些事故案例,不戴头盔伤亡率高出60%”。因未佩戴头盔被拦下的游客频频点头。不远处,乡镇志愿者手举提示牌,正在积极劝导游客文明出行。
整治期间,嵊泗公安根据游客出行动线,设置了5个一级和5个二级执勤点位。菜园镇、五龙乡及交通、市监等部门联合,在重点路段设置26个文明劝导点,织就一张严密的纠违网络。
秉持“首违警告、轻微免罚”原则,嵊泗推行柔性执法——在933起行政处罚背后,是1809次教育警告与3300次耐心劝导。这道既严格又温暖的“警示黄线”,为执法注入人文关怀,也让游客感受到一座旅游城市的诚意与温度。
7月以来,嵊泗涉及租赁电动车交通事故同比大幅下降57%,骑行头盔佩戴率从整治前的41%跃升至90%。
“我们要让安全成为嵊泗旅游的新名片。”当无人机的提示音融入海浪,这座东海小城正用智慧与温情,探索出一条海岛交通治理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