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县公阳乡的夏日,阳光灼热,蝉鸣阵阵。近日,浙法传媒集团“法姐姐”公益服务队成员与文成县公安局峃口派出所民警一起来到这里,把书本、文具等礼物,送到小洋、小琦和小川(均为化名)3个孩子手中。
“学习跟得上吗?”“生活上有没有难处?”民警和“法姐姐”轻声询问,孩子们接过礼物,眼睛亮了起来,嘴角抿着腼腆的笑意。尽管这3个孩子的家庭各有不易,但来自多方的持续关爱,正悄悄在他们心田播下希望的种子。
关爱“不打烊”
这并非第一次慰问与帮扶。“小洋、小琦和小川都参与过文成县级或公阳乡举办的困境儿童夏令营项目,我们定期上门看望孩子们,了解他们的新情况、新需求。”公阳乡党委副书记项潮介绍道。
文成县作为全国著名侨乡,许多孩子的父母远在海外打拼,他们由年迈的祖辈照料,老人们在家庭安全教育和心理关怀上往往力不从心。针对这一现实,今年以来,文成县公安局联合浙法传媒集团“法姐姐”公益服务队举办各类未成年人帮扶活动:让孩子们在看守所内上一堂“沉浸式”的法治实践课,在模拟法庭感受法律的威严;第二届“童心筑梦阳光成长”公益夏令营召集了25名困境儿童,引入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的师生,为孩子们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让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们感受到温暖。
不仅如此,通过文成县暑期夏令营的连续探索,当地多个乡镇已参照县级模式启动“微缩版”夏令营,让守护的阳光遍洒山乡角落。
“共治校警驿站”
“能否建立一个‘共治校警驿站’?”不久前,文成公安警务站收到一条来自文成某学校校长的建议。这也拉开了政协与公安联动共建、共同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序幕。
温州市关爱青少年共青团青联界别政协委员工作室率先将工作室建在公安警务站内,入驻市、县两级政协委员,通过建立“公安+政协”机制,聚焦未成年人危机干预相关工作。“法姐姐”也定期在此驻站参与活动,每月以轮值等形式参与工作室活动。
依托该机制,文成公安对建立“共治校警驿站”事项迅速开展调研。很快,文成公安联合县职业高级中学,率先在全市41所中职学校实施“共治校警驿站”建设。该驿站作为校园综合治理的创新载体,通过定期专题会议、常态化心理辅导、联合家访以及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活动,着力提升校园风险预警与治安防控能力。自驿站今年运行以来,校园冲突事件同比下降12.3%。
“这推动着我们的治理工作从‘事后处理’更多地向‘事前预防’转变。”文成县公安局副局长潘林昶说。
合力撑起法治晴空
如果说“公安+政协”织密了守护之网,那么文成县全域治理的合力则为青少年撑起了更广阔的蓝天,为孩子们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保护屏障。
该县坚持科技赋能与人文关怀并重,联合打造未成年人危机干预“护翼”平台,该平台依托县、乡、基层站所三级联动架构,深度融合全县各职能部门资源,实现数据共建共享与高效互通。通过家校社紧密协作,公安、民政、教育、妇联、团委以及专业社工组织共同组建“一人一对策”专班团队,确保对困境儿童、失管少年等高风险群体实现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和专人跟进。同时,根植于侨乡特色而生的“检侨+”模式,通过构建服务矩阵、联络队伍及“检侨通”数字应用,有效守护侨胞及下一代权益,共同构筑起守护侨胞及下一代合法权益的坚实堤坝。
一次次翻山越岭的看望、一堂堂生动的法治课、一场场暖心的集体活动……文成县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关注,正融入其深耕基层治理的大局之中,推动治理从“末端处置”向“源头预防”转变,引导多元力量参与共治。这张“法姐姐”汇同多方力量织就的守护网,努力为孩子们撑起法治晴空,也为平安文成打造更为坚实的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