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了半个多月的烦心事,来这里一趟就解决了”
杭州李阿姨说的“这里”是哪里?

“楼上漏水泡坏了我家天花板,折腾了半个多月也没解决,没想到来这儿一趟就解决了!”日前,杭州市钱塘区居民李阿姨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钱塘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结果收获了惊喜。

综治中心协调了住建部门、物业和楼上住户坐在一起商议,不到半天就敲定了维修方案。

今年以来,钱塘区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通过实体化推进阵地建设、实战化做强指挥调度、数字化提升治理质效,全力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化解。

多元共治

拿到租车押金退还协议后,外卖骑手小程坐在钱塘区综治中心的休息区里,兴奋地向工友分享这个好消息。

此前,小程在一家租车公司租了电动车跑外卖,签合同时对方承诺“退车当天返还500元押金”,可当他退车时,公司却以“车辆有划痕”“电池损耗”等为由,只肯退100元。“听同样做外卖骑手的老乡说,碰到这种情况要维权的话,要跑好几个部门,最后可能还得去法院起诉,很麻烦的。”小程说,“我就想着,先去综治中心碰碰运气”。

一早,小程揣着租车合同、押金收据等,走进钱塘区综治中心。刚到引导受理区,工作人员就迎了上来,听说他要解决租车押金纠纷,立刻带他来到多元化解区。窗口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通过综治中心的“联动调度”系统,在线联系租车公司负责人,并同步调取了小程租车时的车辆检查记录。仅仅半个小时,租车公司就同意全额退还押金。

据了解,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常驻综治中心,物调委、消调委等专业调委会轮流坐班,再加上专门的综合调解委员会统筹,不管是邻里纠纷、劳动争议还是消费矛盾等,来综治中心求助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对口”部门。

数字赋能

“有苗头就能立刻发现并跟进处置。”钱塘区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区内,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类预警信息。前不久,系统通过多维度分析研判报警、投诉数据,发现辖区工业园区多次出现欠薪投诉,立即把预警信息推给了人社部门和属地街道。工作人员当天就上门核查,提前化解了可能引发的群体性纠纷。

这背后,是综治中心搭载的数字化平台“钱塘e安”在默默发力。“钱塘e安”集成了辖区内人、房、企、事、物等全方位信息,结合网格员上报的实时情况和街头监控画面,构建起全域感知网络。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平台能够精准预测哪块区域容易出问题、可能有什么风险,实现从“事后处理”到“提前预防”的治理模式转变。

“平台还会对每起纠纷案件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从受理到解决,每个环节都清晰可见,办事效率大大提升。”钱塘区委政法委副书记于禁介绍。“钱塘e安”平台运行以来,实现了矛盾纠纷的提前预警和快速处置,推动了基层治理从“人海战术”向“智慧治理”的转型升级,极大提升了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特色调解

近日,在钱塘区综治中心的调解室里,陈老伯在赡养协议上郑重签下名字。

陈老伯的老伴离世后,子女因财产分配问题相互推诿对父亲的赡养责任。钱塘区综治中心接案后,迅速启动家事调解机制,组织村干部、法律援助律师与“钱塘湾嫂”调解团协同处置。“钱塘湾嫂”凭借女性特有的细致和亲和力,来到陈老伯家中全面了解他的生活状况和身体条件,并且敏锐捕捉到子女间因土地流转费等财产分配问题产生的深层矛盾。

在综治中心的协调下,“钱塘湾嫂”配合村干部和法律援助律师梳理土地流转费用明细,阐释赡养义务,从亲情伦理和家庭和谐出发,疏导各方情绪,促进相互理解。最终,陈老伯同意合理分配土地流转收益,子女们也共同承诺每月支付赡养费。

“钱塘湾嫂”作为钱塘区的特色品牌调解队伍,依托综治中心这一平台,聚焦家事、邻里等纠纷调解,以法理情相融合的方式柔性化解基层矛盾,已成为综治体系中一支重要的“巾帼力量”。此外,钱塘区综治中心还积极引入“宋哥调解室”“‘河’解会工作室”“前调荟”等多支特色调解队伍,构建起多元共治、高效协同的矛盾纠纷化解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