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您已收到转账2176元。”近日,慈溪市某小区的159户业主陆续收到了一笔特殊的退款——因物业公司更换引发的超额缴纳物业费纠纷,在慈溪市多部门联动调解下得到圆满解决,共计34.6万余元款项全部退回159户业主的账户。一场可能激化的纠纷,至此尘埃落定。
小区要换物业公司
事情始于今年3月的一天。小区的业主群因为一个消息突然热闹起来。
“要换物业公司了,那我预缴的物业费怎么办?”
“我也交到年底了,难道要交两次?”
……
该小区位于慈溪市中心城区,目前的物业公司是小区在交付时就配置的。这些年不少业主对其提供的服务有所不满。今年4月与该物业公司合同将要到期,小区业委会决定启动“比选合适的物业管理团队”工作,讨论更换物业公司的相关事宜。
经过投票表决,最终同意更换物业公司的意见占据了大多数。业委会要求物业公司在合同到期日退出小区全部物业管理岗位,将物业管理移交给新的物业团队。
已交的物业费怎么办
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根据往年惯例,物业公司会在每年年初收取全年的物业费。面对退费要求,物业公司以“还有部分业主尚未缴费”为由拒绝退还。更让业委会担忧的是,他们在调查中发现,该物业公司的本地分公司账户内只剩6万余元,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
部分业主向慈溪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希望借助司法途径解决问题。“我们小区有500多户住户,据统计有159户业主存在预缴情况,涉及金额不小。”小区业委会主任作为业主代表,向法院说明了情况。
眼看老物业公司即将撤出,法院经过研判认为,若不在交接前妥善处理,可能引发双重纠纷。一方面,业主与老物业公司的退款问题可能陷入僵局;另一方面,新物业公司入驻后,部分业主可能因“已向原物业缴费”而拒绝重复支付,导致新物业公司收费困难,影响小区正常管理。
为此,慈溪法院迅速启动多元解纷机制,将案件流转至慈溪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协同处置。就在今年3月,慈溪法院同综治中心、住建局、司法局等部门联合成立了物业领域矛盾纠纷会商调解委员会,专门处理本市群体性物业纠纷。
一场协调会找到共赢方案
在综治中心牵头下,一周后会商调解委员会召开协调会,法院、住建局、社区、物业公司等单位代表及业主代表到场参与。
“我们的要求很简单,把超额缴纳的物业费退回来就好。”会上,业委会主任代表业主们率先开口表达了诉求。
“年初只有部分业主交了物业费,可小区管理维护哪哪都要钱啊,如今公司账户也是捉襟见肘。”物业公司负责人坦言,目前公司经营困难,无法一下子退款,希望给予一定的缓冲期。
话音刚落,会议室内的气氛顿时有些凝滞。综治中心的代表捕捉到了现场的紧张情绪,及时介入,“我们理解企业的经营压力,但保障广大业主的合法权益是基本原则。今天大家聚在一起,也是为了讨论出一个合法合规且能落地的解决方案。”
住建局的代表随后发言,从行业监管角度明确指出:“既然合同到期不再续,退还多收的预收费用是法定义务,企业经营困难不能成为拒绝履行债务的理由。”
法院的代表则引导各方从现实出发,提出折中方案:“既然一次性付清全款有困难,是否可以考虑一个由第三方监管的分期支付方案?或者物业公司是否有其他可抵偿的资产或保证金?”
这个提议得到了在场各方的认可。经过近2个小时的细化讨论,物业公司与业主代表确定了最终的调解方案:由社区牵头设立账户,物业公司同意将履约保证金15万元转入该账户,同时在6个月内催收欠缴的物业费并汇入账户,最终由业委会将账户内的款项分发退给超额支付物业费的业主。
近日,综治中心负责人向法院反馈,159户业主超额缴纳的物业费已全部完成退款,新物业公司也得以在清晰的财务背景下顺利入驻,小区管理平稳过渡。业主满意,物业公司满意。
这一案例的成功化解,不仅保障了业主权益,也是慈溪法院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构建“一站式”矛盾化解机制的生动实践。
针对物业纠纷涉及面广、容易引发群体事件的特点,慈溪法院通过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协同综治中心等各方力量,构建物业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多元化解模式,提升行业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该机制运行以来,已成功化解12起群体性物业纠纷,惠及业主超过500余户,为构建和谐社区、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更加稳固的法治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