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会开到了“最美绿道”上

“以前无障碍通道被石墩子挡住,我们进不去。现在整改后,我们去绿道锻炼身体就方便了!”近日,在龙泉市城区的滨江绿道上,旁听完关于绿道无障碍建设的行政公益诉讼案听证会后,残障人士王忠伟高兴地说。

龙泉市城区两岸滨江绿道起点为后沙大桥,终点为南秦大桥,南北两岸互通成环,全长15公里,贯穿主城区,是瓯江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休闲游览、体育运动等诸多功能,被评为第一届“丽水最美绿道”。

今年3月,龙泉市检察院依托建议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转化”工作机制,在政协提案中发现滨江绿道存在无障碍设施缺失等问题后,邀请专家志愿者、残障人士志愿者进行现场勘验、调取设计图,并走访市残联、老龄办等。原来,因为建造时间不同,绿道不同路段在无障碍设施上也存在不同。建造较早的绿道路段,在两岸近8公里的路程中,沿路有18个台阶式通道,但并未设计无障碍通道;而近年建造的绿道路段虽有设计无障碍通道,但却均使用石墩予以阻挡;此外,还存在无障碍通道“断头路”、绿道配套的无障碍公共洗手间未安装高低洗手盆、扶手,未设置无障碍标识、听觉标识,未配备无障碍信息交流设施等问题。

“从前我们可以去绿道锻炼身体,但今年年初通道被挡住以后,我们只能通过四五公里外的车行道进入绿道。”调查中,残障人士们表示。现有的无障碍通道为何要放置石墩阻挡呢?经了解,因不少电动车辆会通过无障碍通道进入绿道,破坏绿道路面,影响行人安全,所以才设置了隔离设施,但没想到把残障人士的需求也给“挡住”了。

为协调解决该问题,龙泉市检察院多次对接市残联及相关管理部门,共同探索一条既能平衡残障人士、老年人需求,又能实现绿道常态化管理维护的“无障碍道路”。经过多次讨论、试验,最终选择采取“U”字型无障碍栏杆,确保轮椅、婴儿车等顺利通过,同时有效阻挡电动车辆的进入。在充分收集证据后,龙泉市检察院向相关行政部门制发检察建议。

针对检察建议提出的问题,相关行政部门在绿道沿线新增7个无障碍通道,拆除4处无障碍通道的石墩,改用“U”字型无障碍栏杆;同时,将绿道两处地块的无障碍建设纳入项目施工规划,完成后将有效解决“断头路”问题,实现绿道全线无障碍通道的畅通;对无障碍卫生间以及无障碍标识等配套设施,也都严格依据规范改造建设。

为检验整改成效,龙泉市检察院将这场听证会直接“搬到”滨江绿道上。会前,十余名残障人士根据无障碍标志的指引,通过新安装的“U”字型无障碍栏杆,顺利进入听证会现场。旁边的无障碍卫生间里,高低位洗手台、安全抓杆、防护栏杆、呼叫按钮等一应俱全,门口还设置了两个语音通报装置,为视障人士提供语音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