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建德市寿昌第一小学校门口,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校门,“警察叔叔再见”“老师再见”的道别声此起彼伏。校门外,等候的家长们在划定的固定区域守候,车辆在规范区域有序停放、即停即走。执勤民警、学校保安、值班老师与身着“红马甲”的家长志愿者各司其职,默契配合,共同守护这条放学的安全通道。
这样一幅和谐场景在一年前却是另一番景象。当时,地处集镇街区、紧邻菜市场且无地下停车库的寿昌一小,每逢上下学高峰时段,校门口人车交织、寸步难行,安全隐患突出,师生家长和周边居民都为此头疼不已。为破此困局,寿昌镇主动作为,推出以精细化空间管理为核心的“四区建设”模式,联合交警、学校、家长等力量,打出一套护校安园“组合拳”。
该镇直面痛点,联合寿昌派出所、寿昌交警中队、学校、家长代表及相关部门深入调研,科学施策。在校门外规划出功能明晰的区域:为家长设置等候区,有效引导人群分散;开辟学生专用安全步行通道,实行人车硬隔离;依托视频监控和电子围栏打造智能警戒区,对核心区域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预警;规范设置接送车辆临时停放缓冲区,明确“即停即走”规则,配合交警现场疏导,提升道路通行效率。这套优化空间布局的方案立竿见影,寿昌一小放学疏导平均时间从30分钟压缩至20分钟,上下学期间校园周边交通事故同比下降25%,涉及学生及家长的警情实现“零发生”。
为确保联动共治高效,寿昌镇构建起多方协同的护校安园大格局。高峰时段,派出所民警驻守校门维护秩序、处置突发,交警则在外围严查违停、闯红灯等违法行为。政府与学校之间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机制和安全专项群聊,实现治安形势共研、校内隐患(如设施损坏、安保漏洞、学生异常)一键直报、派出所秒级响应与专业指导协同整改,及时消除风险隐患。镇政府同步指导学校建立“一校一案”应急处置机制,针对防爆炸、防砍杀、防冲撞等场景,定期组织报警、自救及疏散逃生演练。家长的加入为安全防线增添了温暖底色,经过培训的“红马甲”志愿者协助维持秩序、引导通行,传递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力量。科技赋能则延伸了防控触角,无人机在重点时段对校园周边进行高空巡航,通过实时图传为地面指挥提供精准信息,实现空地协同、快速预警处置。
从寸步难行到井然有序,寿昌镇的“四区建设”模式为孩子们上下学铺就了一条平安路。寿昌镇党委书记杨成军介绍,当地将继续筑牢每道防线,用“辛苦指数”换取“安全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