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寻常的工作日清晨,一面由被执行人送来的锦旗,为清冷的秋日早晨带来了一丝暖意。
“要不是您这么上心,一个个案子帮我去沟通化解,我也不能这么顺利把债务还清。”被执行人徐某青握住三门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卢兆军的手,连声道谢。
锦旗背后,是15件执行案件的妥善了结,也是一场跨越17年的诚信救赎。
2008年起,做生意小有名气的徐某青以资金周转为由,陆续向多人借款并约定利息,后因未能及时偿还,引发18起民间借贷纠纷。经前期督促履行,仍有15件案件进入执行程序,立案总标的额达47万余元。彼时徐某青生意失败,值钱资产已尽数抵押变卖,风光不再。执行查控也未发现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找到她本人时,她虽面色憔悴,但仍坚定表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债我一定会还,但需要时间。”
十余年过去,徐某青从“老板”变成“打工人”,靠埋头苦干与东拼西凑,到2020年5月,已陆续履行6案,偿还近22万元。自2019年11月起,她也再未有新增执行案件。
案件承办人几经更替,在全面核查财产线索的基础上,鉴于徐某青虽案涉众多却尽力履行的诚信表现,均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尽力做通申请执行人工作,争取促成长期和解。
本以为剩余案件可继续“细水长流”式履行,但2020年5月后,徐某青突然失去联系,法院与当事人均无法找到她,这批案件也随岁月尘封。
近年来,“终本出清”工作持续推进,这9件终本关联案件转到卢兆军手中。今年7月,卢兆军接到线索,得知徐某青出现在家中,立即带队赶往其住所,并特邀所在村村书记同行。
见到卢兆军一行,徐某青既意外又惭愧。她坦言,此前为尽快还债曾尝试重新创业,却因创业失败且罹患癌症,自觉无颜面对法官与债权人。此次返乡,是因一名朋友决定归还多年前的15万元借款,她正打算用这笔钱前往法院还款。
这15万元让案件重现转机。卢兆军沉吟后说:“徐某青,这些年你也不容易,陆陆续续还了些债务。扣除这15万,还剩10万左右,你看看能否请亲友协助,我们也会做当事人工作,争取减免部分利息,让你名下的案子早日化解,我们也尽快为你修复信用。”
“好的好的,那我再想想办法,麻烦你们了……”徐某青听到可修复信用,眼睛一亮。
卢兆军按债权金额与紧迫程度分级,启动“一对一化解”方案。经多次电话沟通和当面约谈,9名申请人中有5人同意放弃利息乃至部分本金。
几日后,卢兆军接到徐某青儿子的电话。他表示,虽知母亲身负债务,但她一向自行承担,不愿子女过问。此次母亲犹豫开口,他才深知其不易。如今自己已有能力,愿助母亲彻底了结债务,安度晚年。
“卢法官,钱还清后,我妈的信用就可以恢复了吧?”得到肯定答复后,一个月内,剩余10万元执行款陆续到位。
当最后一案执行完毕,卢兆军如释重负。这场跨越17年的诚信救赎,终于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