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水域治理模式 筑牢防溺水安全堤

近日,杭州富阳壶源溪畔的蚌潭坝、沸腾坝等景点人潮涌动。为抓住夏日的尾巴,不少市民赶来嬉水纳凉。细心的本地游客们发现,在游客聚集区,警戒线将深水区与浅水区分隔,救生圈、救生衣等救援装备整齐地摆放在岸边,景点内统一防溺标识增加了,巡逻劝导、喇叭提醒也更勤了。

蚌潭坝、沸腾坝是壶源溪流域的“网红”景点,随着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溺水事故也进入易发期。执勤的黑鹰救援队队员向义军回忆,此前曾有一名女童在沸腾坝游玩时偏离安全区域,陷入险情,好在救援力量迅速响应,实施了快速救援。

“秒级救援”的背后,是富阳以壶源溪39公里流域为试点,通过“力量—规范—兜底”三项举措筑牢防线。当地整合多部门及区镇两级力量,由狼群、黑鹰等救援队轮番值守,成为堤坝上一道移动的安全屏障,以“一支队伍管流域”的模式,形成“一支队伍、一套体系、一声令下、一呼百应”的条块联动防溺水工作体系。

除了堤坝上清晰可见的有形力量,背后的保障也更为坚实。千余名民辅警在公安与红十字会的联合培训下,获得了救护员资质,成为了身边的急救行家;消防部门开展了水域救援训练,还借助“夏季户外运动落水救援”专题直播,使更多人掌握了救援技能;卫健部门研发的“浙里急救云”智能调度平台,打通了120指挥中心、救护车和医院急诊室之间的信息渠道,一旦出现溺水险情,“一键护航”便能让患者实现“上车即入院”,为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

此外,富阳还通过拧紧风险防控链,为水域安全筑起了另一道坚固的防线。“针对全区摸排出的140处高风险易溺水点位,我们正全力构建‘预防—技防—应急’无缝衔接的全链条防控体系。”富阳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富阳通过建立水域风险点位动态数据库,对曾发生过溺亡事件的点位进行复盘整改,更换维护了58套老旧救生设施,增设自动体外除颤器、急救仓、救生圈等应急设备,加装的监控摄像头无死角地观测水域动态,从根源上堵住安全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