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实追鼎平安路 历尽艰辛创辉煌
宁波江北区做精做细社会治理夯实平安基石

3_20700075_b.jpg

江北志愿者

  家宁则国安。如果说,“中国慈孝文化之乡”是宁波江北的道德品牌,那么由慈孝内涵不断延伸的大爱精神,贯穿了平安江北建设的始终,实现了民富和民安。

  16年来,江北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平安浙江建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始终坚持“大平安”理念,一手抓经济报表,一手抓平安报表,着力破解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类社会治理问题,统筹协调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带领人民群众共创幸福安康的美好家园。

  16年,平安建设永远在路上,江北区将在新起点上,翻篇归零再出发。

  精细治理 从微处着手

  “这里放燃气瓶有危险,那里电线乱拉,电瓶车不能在室内充电……”这是去年夏天,江北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飞宇带领相关部门在洪塘街道下沈村督查安全隐患时的一个场景。下沈村是典型的城中村,外来人口多达7000余人,出租情况较为复杂。昔日这里治安、消防隐患突出,社会治理压力大。如今,面貌发生了大变样,电线重新布设,燃气灶安装了警报器,家门口添置了灭火器,电瓶车有了集中充电桩……这一切的变化源于江北区平安建设精细化管理中创新推出的“三必看三必查”工作机制。

  近年来,江北区针对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类社会治理难题,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民生,从微处着手,做精做细社会治理,有效化解了重点领域各类重大风险隐患。

  为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去年江北区开展了“三必看三必查”专项整治行动。全区各级、各部门下发“任务书”,立好“军令状”,确定时间表,清单式清零。该区充分发挥“四平台”和全科网格作用,组织公安、安监、住建、市场监管、教育等多个部门联合巡查,尤其对群众反映强烈、安全隐患突出的出租房、“三合一”店面房、快递点等“高危”领域,安排重点骨干经常查、反复查,将风险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

  针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当地进行综合治、精准治,形成重点难点问题的闭环解决,并采取“警网融合”模式,由街道党委副书记牵头,以网格、安监、派出所、物业等单位为主,职能部门为辅,每周专项巡查,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确保网格实现“零隐患”。2019年,走访巡查全区738个网格共419万次;火灾、刑事、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6.8%、8.2%、5.8%。

  靶向治理 破解拆迁安置小区难题

  城市化进程中,拆迁安置小区管理难,农民房回迁小区管理更难。近年来,江北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7.6%,如何引导村民过渡为市民、让群众由安居变为乐居,是社会治理的新课题。

  江北区以党建为引领,实施靶向化精准治理。通过紧盯某个重点区域重点问题,采取“治沉疴用猛药”的靶向治理方式,以点破面,较好地消除了辖区内同类型同质性的平安隐患,并由此形成了拆迁安置小区管理的“八联工作法”、老旧小区执法难的“清单式执法”、群租房联合整治的“八个公章联动执法”及“红绿管家”工作模式、“安居九条”等可复制的“江北经验”。其中“八联工作法”得到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的肯定,并在宁波全市推广。

  说起“八联工作法”的由来,江北区包家社区党支部书记石金贺深有感触,“这个还得从防盗窗拆除说起。”

  包家社区地处宁波市中心,是一个“撤村建居”后的农民安置社区,共有21幢楼1416家住户。小区交付没多久,防盗窗一下子新添了上百个。“既影响消防安全也影响城市美观。”石金贺说。他甚至喊出了“拆防盗窗后被偷找我”的保证,但收效甚微。后来,石金贺发动社区党员带头,从“自家人”拆起,结果事半功倍,防盗窗一拆而光。

  尝到了党建引领的甜头,包家社区成立了由7名老党员组成的社区环境和物业管委会,主要负责监督、协调物业和业委会高效履职,化解物业和业主间的矛盾纠纷。他们在工作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涵盖组织联建、网格联心、事务联商、会议联席、项目联审、财务联签、管理联动、成效联评的“八联工作法”。由于之前在村里就相互熟悉,网格长、楼道长、网格员都是居民中“能说得上话”的人,所以“八联工作法”借助这一天然优势,将社区管理推上正轨。

  党建工作与社区发展同频共振,助推了包家社区和谐善治,也极大提升了业主满意度。居民们发现,物业纠纷少了、办事效率高了、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在第三方评估的“社区品质”业主满意度调查中,包家社区拿到了95%的高分、小区物业费收缴率高达97%,社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源头治理 构建大调解新格局

  征地拆迁、医患纠纷、劳动争议、物业管理等矛盾多发领域,一旦发生纠纷,必定要涉及多个部门多种行业。如何让老百姓“最多跑一次”,让矛盾纠纷调解由单兵作战变集成化调解?为此,江北区坚持源头治理、预防为主的原则,强化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完善矛盾调解综合职能,构建了以政法、综治、维稳、司法、公安、信访部门综合协调,有关部门联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信访调处紧密衔接的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大调解格局,在服务保障区域转型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去年5月,一起搁置了4年多的企业拆迁补偿纠纷案就在这样的机制下得以化解。2015年,宁波某装饰制品有限公司因承租用房被征用拆迁,与房屋产权人就租赁费支付与拆迁赔偿发生纠纷。这起时间跨度长、租赁物权变更多次的复杂纠纷,在江北区多部门协同调解下,最终圆满解决。

  在构建矛盾大调解格局的基础上,江北区探索出分类处理、即接即办、教育疏导、会商研判、公开监督、依法处置六大工作机制,并初步形成了“条块联合、诉调联动、点单服务、信访代办”等矛盾化解工作模式,构建了区、街道(镇)和村三级矛盾调解工作机制。

  区级成立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中心设有联合接访区、法律服务区、仲裁服务区,各类接访室、金牌调解室、情绪疏导室、劳动仲裁庭、分析研判室等功能区,集信访调处、矛盾纠纷化解、司法诉讼服务、法律援助、社会心理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实现了“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社会治理领域的拓展和延伸。街道(镇)和村级全面推行信访代办制,组建信访代办员队伍,方便群众诉求就地反映、就地解决,努力实现群众信访“最多跑一次”。

  与此同时,江北区积极发挥各级调解组织的作用,推动警调、诉调、访调、线上调等对接机制,提升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能力和信访服务水平;成立7家品牌调解室,发挥明星调解员作用,加速矛盾纠纷化解;选派执业律师组成3人工作小组进驻基层派出所,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目前,江北区共有调解组织163个,配备专兼职调解员625人。2019年共受理人民调解案件4580件,调解成功率达99.1%,涉及金额1.5亿元。

  协同治理 筑牢平安江北根基

  “截至目前,共出动无人机102架次,协助宁波北高速卡点高峰期疏导交通30余次,空中喊话防疫宣传160余次,覆盖小区(村)66个……”这是记者在江北区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警航小组了解到的一组数据。疫情期间,无人机助力抗疫宣传、交通疏导与地面网格化管理协同作战,也是该区社会治理多部门协同治理的一个缩影。

  江北区党委政府始终坚定不移地把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不断巩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防群治的平安建设工作格局,夯实平安建设基础。

  江北区强化“四平台”实战化建设,区、街道(镇)、村各级层面抓好“四平台”指挥体系实体化运行、全科网格全域化覆盖,发挥“一中心四平台”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效用,2019年全区网格报送事件181239件,处置率100%。

  江北公安智慧警务不断提升。目前,已接入公安专网的视频监控总数达2.2万路;已建成4个智能防控圈、9个智能警务亭,实现“情指行”一体化融合;以“135”快速反应圈为基础,试点建设甬江辖区摩托车巡控体系,试点区域的刑事发案同比下降20%;以洪塘姚江花园为试点,完成160个智能安防小区建设,解决了老旧小区防控设施老化、案件高发等突出治安问题。

  在“大平安”理念下,江北区提出了“管行业必须管平安、管业务必须管平安、管地方必须管平安”的要求,健全各部门领导平安创建“一岗双责”领导制,倒逼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平安责任,切实做到守土有责、担当有为。当下,平安交通、平安寄递物流、平安食品药品、平安家庭等22项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在江北大地正开展得如火如荼。

  平安建设还吸引了群众的广泛参与。目前,全区有8万余名志愿者活跃在平安建设一线,惠及群众达20余万人次,涌现出了平均年龄61岁的“洪塘大妈”、北岸琴森社区“红袖章”等一批群防群治品牌,得到了市民群众的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