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起来”到“富起来”的村子越来越多

  8月,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热浪滚滚,蝉鸣悠长。17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季节,余村因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突出,迎来了一位重要“客人”;在村委会的圆桌边诞生一个重要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7年来,“两山”理念不仅让余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在浙江乃至全国各地生动践行,引领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民主决策贯彻“两山”理念

  8月3日,记者漫步余村,但见小溪潺潺、鸟语花香,村规民约、法治标语随处可见,法治文化长廊、未来乡村展示馆、五彩创意田园自成风景。

  然而,十多年前的余村却是另一番模样。因开山采矿、兴办水泥厂,余村村强民富,但好环境却没了。在余村党群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了一张余村的老照片:灰蒙蒙的天空下,几个大烟囱冒着滚滚浓烟,不远处的山上也是一片灰色。

  2003年,浙江省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余村通过民主决策决定关矿停厂。这虽然让余村集体经济收入锐减,却也转换了发展道路。

  2005年8月15日,省委调研组来到余村调研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了解到余村通过民主决策关矿停厂,转型发展生态经济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评价这是“高明之举”。他果断明了地说:“过去我们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身,它有含金量。”

  “两山”理念拨开了余村发展的迷雾。当地顺势而为,通过协商民主贯穿“两山”理念,逐步形成民主恳谈、村“两委”商议、党员审议、村民代表决议和乡贤评议的议事平台,探索出一套“自主提事、按需议事、约请参事、民主评事、跟踪监事”的议事机制。2017年年初,他们将这套机制和平台命名为“两山议事会”。

  “两山”议事,重点在“议”,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余村必议的话题,同时也被写入村规民约。多年来,余村通过“两山议事会”定期研究村庄规划、环境整治、民生改善等重要事项,“议”出了“两山”绿道建设、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村管网综合整治项目等生态项目,让余村积淀了美丽资本,也让“两山”理念深入余村人骨子里。

  生态致富路子越走越宽

  余村网红打卡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石碑前,游人络绎不绝,争相拍照。村民洪斐然一边引导游客,一边摆弄花坛里的景观花,累了就在大石碑对面自家院里歇息。“家门口的工作,每月有2000元工资,我很知足了。”60多岁的洪斐然自豪地告诉记者,除了这份收入,家里还有100多平方米的附房用于出租。

W020220808739789538194.jpg

  通过坚定践行“两山”理念,余村把“美丽”变成了资源,建成安吉县首批“农家乐服务中心”接待点,逐步形成河道漂流、休闲会务、登山垂钓、农事体验的休闲旅游产业链,荷花山景区、千年银杏树、葡萄采摘园、农家乐等声名鹊起;旅游+品质农业、文化创意、乡村研学、教育培训等新业态竞相涌现……从2005年到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从91万元增加到801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从8732元增加到61000元,余村“两山”转化的通道不断拓宽,发展活力迸发、百姓安居乐业。

  富了的余村没有止步,而是带动周边乡村一同致富。

  天荒坪镇余村大道旁,一幢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的三层建筑很是醒目。安吉县司法局天荒坪司法所所长童坤告诉记者,这是新落成的余村景区旅游集散中心,综合了车辆换乘、旅游咨询、休闲购物、业务接待等功能。

  天荒坪镇主要负责人表示,余村地域有限、资源单一,想要留住游客,就得有更丰富的产品供给。银坑村有影视资源,马吉村有红色资源,横路村山水资源丰富,山河村公共配套齐全,几个村共建共享、共治共富,既能避免重复建设,又能实现优势互补。

  于是,2021年6月,五村合股成立名为“五子联兴”的强村公司。去年,公司组建仅半年,就通过承接保洁等物业服务,为每个村带来了20万元的首笔分红。今年开门红,拟签约的业务合同就有800万元,有望实现约200万元利润,还解决了不少剩余劳动力。

  如今,“大余村”越叫越响。很多优质项目先是冲着余村来,后来纷纷落地“大余村”,到处迸发着勃勃生机。数据显示,去年,余村实现产值近亿元,而周边4个村同样跑出加速度,经营性收入总和达到6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