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成功的他想回监狱授课——
​“监狱是所大学校,让我重新找到方向”

  上午7点不到,孙非(化名)走进自己的被套加工厂,清点剩余布料,并在记事板上布置当天的生产任务:红色大花600套、小清新400套。他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每天早上6点起床,这是监狱生活留给我的烙印之一。”看到曾经服刑的省第一监狱监区教导员王文龙带着记者到南通看自己,孙非感慨地说:“监狱是所大学校,是它让我明白了,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脚踏实地去争取。”

重新认识自己

  开被套加工厂之前,孙非曾经坐了4年牢。

  2006年,22岁的孙非在台州打工,“那时年轻不懂事,听老乡说贩卖电缆很赚钱,就想着自己与其每个月赚这么几块钱工资,还不如跟他们去赌一把。”就这样,孙非加入了偷盗电缆铜线的团伙。结果,很快就被抓了,一判就是6年。

  “在监狱里,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罪行。”孙非说,当时,十监区第三分监区的教导员王文龙曾说了一番令他终身难忘的话:“要做一个好人,不要想入非非,更不要惹是生非!”孙非说,自己那时就暗下决心,以后出来坚决不能再干违法的事。他努力接受改造,学习布料剪裁、车工技术。休息时间,听于丹的《论语心得》,看社交礼仪的书籍等,“没想到,这些对我出狱后的帮助竟然很大”。

生意风生水起

  2010年,孙非提前出狱了。凭借监狱里学来的过硬布料裁剪及车工技术,孙非在江苏南通的一家家纺厂找到了工作。“监狱里学来的技术、看过的书籍让我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孙非说,加上自己为人热情、仗义,很快就走上了管理岗位。

  打工几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资源让孙非有了自己单干的念头。可创业并不简单,“最重要的是客户。”孙非说,“没有客户来订货、拿货,我们只能通过帮助其他家纺厂做代加工赚取差价。”可好景不长,第一次创业不到一年,孙非的家纺厂就因客源问题关门了。

  但孙非并不气馁。有了前车之鉴,孙非第二次创业就努力寻找客源。“今年上半年,有个客户问我愿不愿意做冰丝凉席?因为担心销量不好,其他厂家都不愿意做。”孙非说,自己想既然客户有需求,市场上也是一片空白,为何不试试呢?

  没想到,这一试让孙非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这款冰丝凉席4个月就创造了600万元的营业额。而且,订单还在不断增加。

新生典型助改造

  孙非创业期间,有几个曾经跟他一起在省一监服刑的同伴陆续出狱后来找他帮忙。

  “从监狱出来后到社会工作,这一过程并不容易,一不小心就可能重蹈覆辙。”孙非说,自己是过来人,知道同伴的心理。于是,他能帮就帮,还经常跟他们分享自己回归社会的心得,告诉他们:“要学着去适应环境,只要肯努力、肯付出,就一定会有美好的生活。”在他的引导下,一些曾经的服刑人员开启了新生活,如服刑20多年的李某在南通办了一家养鸡场,并大获成功。

  不久前,孙非辗转联系上王文龙,表示是监狱让自己获得了新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经历让更多的大墙囚子回归社会后找到方向。近期,省一监将邀请孙非进监授课,以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近年来,省一监立足改造宗旨,深入推进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忏悔教育和感恩教育,刑释人员改好率稳步提升,涌现出了一批像孙非一样的新生典型。副监狱长吕洪政表示,监狱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全面推进修心教育各项工作,努力提升服刑人员教育改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