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杭州湾北岸,海盐这座千年古城便在祥和的氛围中苏醒——巷陌间邻里热情问候,集市里商户诚信经营,社区内志愿者穿梭服务……这份浸润在日常里的幸福感、安全感,源于海盐对平安文化的创新实践与深度挖掘。
近年来,海盐创新实施平安文化引领工程,深入挖掘平安的文化属性,通过溯源固本、浸润传播、共建共享三大路径,让平安文化成为根植于每一位平安建设参与者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构建起具有海盐辨识度的平安建设新格局,为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溯源固本,让平安文化“有根有魂”
“平安并非凭空而来,它深深植根于一方水土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脉络与文化基因之中。”在知名学者、海盐县文化顾问朱岩看来,这座城市的平安密码早已镌刻在千年文化之中。为唤醒这份文化记忆,海盐构建起“理论阐释+价值引领+协同联动”三大体系,让平安文化有根可寻、有魂可依。
理论阐释是平安文化的“根”,唯有厘清历史脉络,才能让平安文化有迹可循。海盐专门聘请朱岩担任平安文化研究员,通过梳理研究海盐的历史文献,从盐业的官管秩序、古港的商贸共治、海塘的众志成城、军事的防守智慧以及多元的人文教化中探寻海盐平安文化形成的深层机理,系统撰写了《海盐平安文化的历史渊源与机理》专题文稿。文稿不仅清晰勾勒出平安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更提炼出“守心守望,传承平安”的文化精神内核,为平安文化传播提供了深厚的历史逻辑与理论支撑。
价值引领是平安文化的“魂”,唯有融入日常,才能让平安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海盐将平安文化核心要义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让平安理念成为全民共识;同时,面向全社会发布《传承孝贤文化 共建平安家园倡议书》《争做“和睦邻里”倡议书》《争做“积善群体”汇聚向善力量倡议书》《共建诚信有序“信义街市”倡议书》4份倡议书,精准塑造新时代平安价值标杆,通过倡导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积善成德、诚信经营,将传统平安智慧与现代治理理念相结合,引导群众将平安内化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形成“平安共建、和谐共享”的行为自觉。
平安文化的挖掘、提升和传播,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海盐协同联动,固化形成“政法委协调、条块尽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强化统筹协调、加强服务指导、培育先进典型等方式,有效整合资源、激发基层活力、营造浓厚氛围,确保平安文化方向不偏、重心下移、持续深化。
从梳理历史脉络到融入日常规范,从条块协同联动到引导群众参与,海盐通过系统性的体系建设,让平安文化有了坚实的“根”与鲜活的“魂”,为县域平安建设筑牢了文化根基。
浸润传播,让平安理念“入脑入心”
如何让平安理念真正深入人心、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海盐探索出“文化浸润+文艺表达+实践养成”三大路径,让平安理念如春风化雨般融入日常。
在文化浸润方面,海盐积极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平安文化传播矩阵。在线下,以平安文化“六进”活动为抓手,利用农村文化礼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设立平安文化长廊、打造主题广场,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触到平安知识;组织宣讲队开展面对面宣讲、点对点服务,把防范技巧、法治常识送到群众身边。在线上,“平安海盐”新媒体平台持续推出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平安文化内容,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成功举办的“读一本书 感受嘉兴平安文化”主题征文活动,吸引了广大群众踊跃参与,通过阅读与思考,深度感知嘉兴地区悠久的平安文化积淀,使平安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成为群众的文化修养与自觉意识。
在文艺表达方面,海盐鼓励和支持文艺工作者创作以平安为主题的诗歌、戏曲、小品、农民画等文艺作品。海盐结合“六进”活动,组织“文艺下乡”巡演、平安摄影比赛和短视频制作大赛,将平安典故、防范知识、法治案例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使平安理念入脑入心,在审美熏陶中提升群众的安全意识和法治素养。
“大妈,陌生电话要当心,凡是让你转账汇款的,千万核实清楚啊!”“晓得咧!你们提醒得对,现在骗子花样多,是要多留个心眼!”这样温馨的对话在海盐的街头巷尾响起,这正是海盐“平安志愿者”队伍开展服务的生动写照。在实践养成方面,海盐组建“平安志愿者”队伍,引导群众在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治安巡逻、应急救助、反诈宣传等具体实践中体验平安价值、践行平安责任。这类志愿服务,推动实现从“要我平安”到“我要平安”“我能平安”的转变。
在海盐,平安理念不再是生硬的口号,而是融入群众生活的点滴日常。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方式,不仅让平安理念真正入脑入心,更让平安成为海盐人民的精神共识与行动自觉。
共建共享,让平安建设“可感可及”
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切实感受到幸福感、触及到安全感,是平安建设的目标之一。近年来,海盐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平安文化与基层治理、法治建设、民生服务深度融合,让传统平安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让平安建设更接地气、更有力度,真正实现“共建共享”的平安治理愿景。
在基层治理领域,海盐将平安文化倡导的孝贤、和睦理念深度嵌入基层治理四平台运行中,通过推广“睦邻客厅”“百姓议事会”等机制,把历史上“邻里相保”的朴素共识转化为“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现代治理能力,使“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成为社区和谐的基石。
在法治建设领域,海盐将平安文化蕴含的规则意识全面注入普法宣传与执法司法各环节,通过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开展“以案释法”等方式,将传统的秩序观念转化为全民自觉守法的社会风尚,让“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成为社会共识,夯实公平正义根基。
在民生服务领域,海盐依托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整合提供法律、调解、帮扶等“一站式”服务,将团结互助的文化传统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常态化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风险,以实实在在的民生服务“温度”彰显平安建设“力度”。
海盐通过平安文化与三大领域的深度融合,让平安建设走向“共建共享”、变得“可感可及”。这份看得见、摸得着的平安,不仅成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来源,更凝聚起县域善治的强大合力。
从千年文化中汲取智慧,在创新实践中焕发活力,如今,平安已成为海盐这座城市的“文化标签”与“幸福底色”。未来,海盐将继续深耕平安文化沃土,让平安文化在溯源固本中更有深度、在浸润传播中更有温度、在共建共享中更有力度,为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赋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