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给杨梅注胶既增重又增加保质期?
实验辟谣:注胶费时费力且效果甚微

  “冬花采卢橘,夏果摘杨梅。”又到了一年中的杨梅丰收季,正当大家陶醉在酸酸甜甜的美味里,一条关于杨梅的传言出现在了网络上。视频中,一名女子一边拿着杨梅在水龙头下搓洗挤捏,一边对着留在手上的胶状物说:“你们看看这是什么东西,摸都摸不动,是胶呢!你们买杨梅一定要注意了。”

  杨梅注胶必然影响身体健康。可是,杨梅真的能注胶吗?6月13日,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公开进行对照实验,来验证传言是否属实。

  实验开始后,一名杭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从冰箱中取出前一天晚上购买的新鲜杨梅。她随机取出一颗,直接用镊子取下一点点果肉,放在体视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果肉呈饱满的红色柱状组织;然后取出另一颗杨梅在自来水下反复搓洗,的确出现了一些胶状物质,工作人员把这些胶状物质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看到的是跟前面那颗一样的红色柱状组织,只是不太饱满;随后,工作人员又把食用明胶放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则是无定形半透明的固体。

工作人员正给杨梅注胶.jpg

工作人员正给杨梅注胶

  “从实验可以看出,杨梅的果肉由众多肉柱聚集而成,流出的胶状物就是果肉残留组织,是膳食纤维、糖酸、蛋白质、花青素等营养物质,跟明胶差别很大。” 杭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美春解释。

杨梅注胶搓洗前后对比图.jpg

杨梅注胶搓洗前后对比图

  下一步实验,是验证杨梅注胶是否可行。工程师张佳凤用针管将明胶注进杨梅的果肉里。可是注胶的过程并不顺利。记者现场看到,虽然张佳凤极其缓慢地按压针管,但注入杨梅的胶水还是会不断地从针头处或杨梅的纹路里溢出来。一管约1毫升的食用明胶全部注入到一颗杨梅里,用时大约5分钟。而在放置冰箱冷藏后称重,这颗原本17.12克的杨梅注胶后的重量为17.39克,仅增重0.27克。

约48小时后,注胶杨梅果肉出现塌陷现象.png

约48小时后,注胶杨梅果肉出现塌陷现象

  “根据试验,大约24小时后,注胶的杨梅因温度较低表面会有不均匀的胶体析出,外观上的异常,消费者仅凭肉眼就能识别。”张佳凤说,约48小时以后,注胶杨梅果肉出现塌陷现象,这是注胶过程的物理伤害和明胶凝固联合作用导致的。

  那么,在杨梅表面浸胶可行吗?工作人员同样通过实验给出了答案。原来,浸胶后的杨梅也会有明胶浮在表面,肉眼就能发现异常。冷藏放置约24小时后,果肉外表面还有胶物光泽,冷藏放置约48小时后,则会增加果肉塌陷的现象。反观同一批次没有浸胶的杨梅,冷藏放置三天后,只是出现果实松散的现象。

  “杨梅不耐储藏,如果给杨梅都注胶,不仅需要很高的人力成本投入,增重的效果也微乎其微,而且杨梅本身也经不起这种‘折腾’,注胶后更不容易贮存保鲜。” 通过多次试验,陈美春给出结论:“杨梅注胶的传言是一条彻头彻尾的谣言。”